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唐山勞動日報報道 今年國家加大了放流蜇苗的力度,漁民都盼望有個好收成,但是兩天捕撈期結束,捕海蜇的漁民失望了。
豐南黑沿子鎮漁民高連岐對記者說,今年的海蜇生產他幾乎沒有賺到錢,毛收入也就五六干元,除去開支,不賠錢就很不容易了。不過據他了解,也有的船生產情況不錯,最好的能掙到五萬,最次的只有兩三干塊,那肯定是賠錢了。
兩天內青海蜇被捕撈一空
今年海蜇的捕撈時間比去年要早,去年是7月28日,今年提前了5天,在7月23日就開始了。
據了解,由于受相鄰省市提前開捕的影響,漁民情緒激動,迫切要求提前捕撈,有關部門不得已下令提前開捕。
有經驗的漁民講,現在正是海蜇生長最快的時候,尤其碰到充足雨水的時候,一場雨過后,一天就可相差好幾斤,因此海蜇的捕撈時間早晚非常重要,它會直接影響到漁民的經濟收入。
但在漁民的迫切要求下, 7月23日,下午,有關部門正式下達開捕令。數百條漁船浩浩蕩蕩快速駛離休漁時停泊的碼頭,僅僅兩天后,青海蜇幾乎全部被捕撈一空,到25日晚上圍捕青海蜇的漁船基本全部返港,青海蜇的捕撈就這樣迅速結束。
受益低出乎漁民預料
兩天的時間太短暫,數百條漁船的捕撈能力給人以蠶食之感。而產量卻與漁民的期望值差距過大。
據有關部門統計,兩天多的時間內,全市共出動海蜇捕撈船只700多只,青海蜇產量 1700多噸,產值約884萬元,前幾天,沙海蜇產量平均日產 700噸,產值42萬元,近兩天日產在1000噸以上,目前估計沙海蜇產量6000噸以上。
而據介紹去年的海蜇汛期為7—8天,青海蜇產量約 2500噸,產值約1500萬元,純利潤1000余萬元。旺季時,單船日產青海蜇一般在1500公斤左右,多的可達5000公斤以上。以豐南區為例,青海蜇生產平均單船利潤4萬元左右,高的可達10萬元。
高連岐說,他去年撈海蜇就賺了錢,去年沒來得及備網,就從賣破爛的手里買了幾條舊網,還喜獲豐收。今年他特意花掉幾千元添置了新網,但沒能掙到錢。
個小、船多、產量低
高連岐說今年海蜇的個頭遠不如去年,這就直接影響了海蜇的總產量。去年最小的海蜇都在七八斤以上,而今年 40%的海蜇只有二斤多,5斤左右的占30%,十來斤以上的就很少了。他也說海蜇個頭小應該還是與生長期短有關。
再有就是參加海蜇捕撈的船只激增,今年比去年增加了兩倍多。記者在休漁期間在黑沿子鎮采訪時就了解到,漁民普遍看好今年的海蜇生產態勢,幾乎家家購置了海蜇網,準備參加海蜇捕撈。仍以豐南為例,豐南今年有約300只漁船參加海蜇捕撈,而去年僅有百十只,其捕撈能力之差別可想而知,這樣分到單船上的產量就會遠不如去年。灤南和樂亭也是如此,其捕撈船只遠遠超過去年。
這么巨大的捕撈能力與有限的漁業資源相比,就像一只大網從天而降,將其一網打盡。
痛定后的思考
今年海蜇減產的原因可能有各種客觀因素在里面,但為長遠計劃,我們還是應該反思一下這件事折射出來的幾個問題。
思考一:國家投資增殖放流,最直接的受益者應該還是漁民,大多數漁民也都認識到了這一點。而開捕時間早晚直接影響到漁民收入,也是人所共知的事情。
漁民們之所以普遍看好今年的海蜇生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政府今年加大了海蜇幼苗的投放力度。據了解,今年我市放流蜇苗700萬片,而去年放流60萬片。60萬片的投放量在去年令漁民獲得了一個好收成,今年10倍的投放量更使人們信心百倍,因此家家備戰,全力捕撈海蜇。
收獲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開捕時間提前就不劃算了。小部分人為利益驅使,提前出海,盡管個人獲利,但卻破壞了漁業資源的養護大環境,加之其他省市的提前開捕,也使我市的海蜇開捕期不得不提前,使我市海蜇產量受到一定影響。
國家采取增殖放流,制定休漁制度,又實行報廢漁船政策,都是為了保護漁業資源、造福漁民子孫。但光靠單方面的努力還遠遠不夠,因此,廣大漁民為子孫計,更應該自覺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認真執行休漁規定,服從有關部門的管理。
思考二:資源的有限性與過度的捕撈能力仍是一對矛盾。短暫的兩天生產期仍在提示人們,捕撈能力過剩既不利于漁民,又不利于海洋漁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如何做好轉產轉業的工作,仍顯得任重道遠。
思考三:全國海域資源能否統一管理,也是解決漁業資源分配的一個重要問題。其它省市的提前開捕,令漁民心情不穩才造成提前開捕的局面,因此國家有關部門如果能夠做到全國統一管理,也許能促進問題的解決。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