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浙江省淡水水產研究所成功解決了鳡魚人工繁殖技術難題,這種日漸稀少的名貴食用魚類從此可以從養殖塘里進入到百姓的餐桌。
鳡魚是一種大型食肉魚類,也是一種淡水經濟魚類。它的身形如梭,體色微黃,腹部銀白,背鰭、尾鰭青灰色,游泳力極強,常襲擊和追捕其他魚類,比人們熟悉的黑魚、鱖魚等食肉魚更為兇猛。但這種魚處于魚類食物鏈的上層,個子大,肉質結實細膩,味道鮮美,一向被列入上等食用魚類,曬制成的‘鳡魚干’為很多人喜愛。
浙江省淡水水產研究所所長葉金云介紹說,過去鳡魚曾在全國江河、湖泊、大型水庫等大水面水域分布,但是由于水利工程、水質惡化等因素改變了生活環境,鳡魚的天然資源急劇萎縮。而鳡魚是食肉魚,又成了淡水養殖戶的清除對象,人工也不養殖。目前北方已不多,在浙江也幾乎見不到這種魚了。
。玻埃埃材甓,浙江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從長江捕獲了幾條體重2.5-8千克的鳡魚作為后備親魚,經過兩年多的強化培育,鳡魚的性腺已經發育成熟。隨后,研究人員又采取了注射催產激素、流水刺激等一系列措施,對鳡魚進行人工催產試驗。結果,鳡魚的催產率高達100%,受精率為83.3%。目前160萬尾鳡魚魚苗已全部下塘飼養,到年底,魚苗估計能長到1.5千克左右。
葉金云告訴記者,鳡魚人工養殖的難點主要有兩個,一是由于自然界野生鳡魚較少,親魚很難獲得;二是養殖環境有別于自然環境,因此,鳡魚的排卵、受精等難度較大。但這兩個難點現在都得到了解決。(新華社)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