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新華網:廣東省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南水水庫庫灣發現疑似污染事件得到控制。
經廣東省和韶關市各有關部門查明,南水水庫部分庫灣出現藍藻生長現象,但水庫庫區及下游乳源縣城水質目前仍屬正常安全范圍內。乳源縣已在水庫庫區采取了一系列緊急措施,有效地控制了藍藻在庫區的蔓延。
記者7日在距離乳源縣城約18公里的南水水庫大壩看到,南水水庫湖面仍是一片碧波粼粼的清澈景象,但在大壩壩址附近積聚了一層綠色漂浮物,其中最嚴重的是大壩與山體連接的水灣處,水中充斥著許多肉眼明顯可見的細微粒子狀藻類。由于風向朝岸,大壩岸邊和庫灣處積聚的藻類較密集,而水庫中間的水面則較為干凈。在藻類較為密集的庫灣處,記者伸手探入手中,發覺觸手滑膩,但在鼻尖聞后卻無明顯異味。
南水水庫水面達57000畝,庫容12億立方米,最深處120米,是廣東省第三大人工水庫。廣東省有關部門于5日接到廣東粵電南水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監測人員的報告稱水面發現藻狀浮生物。
記者在現場看到,數十名民工正在緊張忙碌地送石灰,乳源縣水利、水產養殖、漁政等部門的搶險人員立即將石灰撒入藍藻較密集的水面處。7艘沖鋒舟則滿載著石灰忙碌地在水面上來回穿梭,不停地將石灰灑入離大壩較遠的水庫深處岸崖邊。
據在現場指揮的乳源縣有關領導介紹,該縣接到水庫發現不明藻類生長的報告后,乳源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快速反應,立即組織環保、農業、水利、衛生、自來水公司等部門的技術人員趕到現場進行調查、應急處理工作。從5日開始,搶險人員就開始在水庫局部撒布石灰以消除藍藻生長,另一批搶險人員則采取了人工打撈的方式清除水面漂浮物。
乳源縣還要求南水水庫的網箱養殖戶暫時停止向水中投放飼料,同時要求水庫上游的大小山塘水庫立即放水以稀釋水庫相關庫灣水域中的蓄水。
據韶關市環保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南水水庫發現異常后,省市環保部門立即組織專家趕赴現場進行了調查監測。在湖中多處地點進行取樣化驗后,未發現南水水庫和下游乳源縣城的自來水水質有明顯變化,環保指標與平日相差不大。目前環保部門仍在密切監控各有關地區水質的變化情況。
據乳源縣水產養殖部門負責人介紹,南水水庫出現的是藍藻中的魚腥藻,該現象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首先是氣候影響,去冬乳源降雨極其稀少,今年春節期間也就下了幾場小雨,進入春季后更是一場雨未下,導致南水水庫水位迅速下降。近幾日乳源最高溫度達26攝氏度左右,是最適合藻類生長的氣溫條件。其次庫區網箱養殖的農戶向水中投放魚類飼料也是造成水體營養化、形成適合藍藻生長環境的原因之一。
藍藻污染事件發生后,乳源縣一邊緊急處置,一邊召開現場會,吸取教訓。縣委書記梁健表示,乳源已計劃把南水水庫集雨區列為封閉保護區,將在2年內逐步取消南水水庫網箱養魚生產,受影響的農戶政府將引導其轉向食用菌、生姜等種植生產。同時進一步完善相關保護南水湖的條例,采用立法的形式來嚴格保護這個水源地的水質安全。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