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姑蘇晚報訊: 這幾天,蘇州市首個由452 位漁民組建的“陽澄湖放流養殖股份合作社”的股民們,在社長潘大弟的帶領下,正在4000畝陽澄湖水面上放流鰱魚苗,截至昨天35萬斤花白鰱魚苗全部投放完畢。
合作社社長潘大弟向記者介紹,他們為什么只放養鰱魚苗,主要考慮到鰱魚能夠“吃”掉湖中的水草和浮生物,有利于清潔水面、保證水質,是保護母親湖的一個最有效的環保舉措。
春節前夕,相城區元和街道婁北社區原漁業村154戶的498位漁民,圍繞政府授權的陽澄湖大包圍4000畝水面如何放養的問題,展開了一場大討論。有的漁民提出,采取招投標形式承包給專業戶養殖,可以得到更多的收入。但大多數漁民認為,給專業戶承包了,他們很有可能從經濟效益角度出發放養特種水產,這將會給陽澄湖產生新的污染源。倒不如組建一個陽澄湖放流養殖股份合作社,讓漁民們都入股當股東,只放養不會污染水質的鰱魚。由大家共同參與管理,嚴格把關,利益共享,確保母親湖不受任何污染。
在元和街道司法所全程監督、指導下,蘇州首個“陽澄湖放流養殖股份合作社”在婁北社區誕生。凡是2008年12月31日前出生的都可以入股,在短短一個星期內148戶、452個漁民,每人持5000元股本金入股當股東,占漁民總數的95%以上。殷偉林一家5口都入了股,他從銀行取出還沒到期的存款,向合作社上交了2.5萬元股本金。他說:今后全家每年至少可從合作社得到2.5萬元的分紅,這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大家都非常愿意參加。然后,他們按照選舉村委會主任那樣的公選辦法,公開公正地選舉產生了董事會、監事會成員和正副社長。
董事會承諾,寧愿少賺一點錢,也決不養殖特種水產,保護母親湖是我們共同肩負的責任。春節過后社長潘大弟帶領大家投入到了緊張的工作中,按政府要求在4000畝陽澄湖水面上豎起大連籪,并趕往湖北、蘇北等地采購優質花白鰱魚苗,每進一批鰱魚苗都由監事會成員驗收把關。潘大弟表示,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既要保證陽澄湖水面不受污染,又要讓大家從中得益,環保和效益兩手都要抓。
婁北社區黨委書記胡桂金告訴記者,原來這4000畝陽澄湖水面,是由64只小圍網組成,2008年1月在整治陽澄湖的行動中被拆除。經與蘇州市漁管委簽約同意,在不影響水質的前提下,將其改成現在的大圍網養殖。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