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新疆天山網報道 作為新疆漁業生產重要基地之一的福海縣,近年來,通過大力發展“福海野魚”及蝦、螃蟹為主的特色水產業,其年漁產量達到了870多噸,坑塘養殖占據全縣年漁產總量的20%。
福海縣以烏倫古湖、福海水庫等為主的湖區、水庫、坑塘水產總面積163.5萬畝,其中水庫、坑塘面積13.5萬畝。隨著“福海野魚”品牌的進一步做大,該縣在加大現有兩座水庫、54口坑塘土著魚放流的同時,還加強了水產養殖技術跟蹤服務,及魚苗苗種監測檢疫,杜絕了漁業外來物種入侵,使水庫、坑塘養殖呈現勃勃生機。
福海縣坑塘養殖分兩種,一種是用大型水面的坑塘發展當地土著魚類以及養殖從外地引進的螃蟹、蝦、大銀魚等名貴魚類。另一種是小型的坑塘用來繁育魚苗,每年可繁育魚苗400萬尾以上,使苗種從繁育到養殖形成了良性循環。由于自己培育魚苗,不僅能夠適應當地水質和氣候環境,且提高了魚苗的成活率,從而減少了從外地拉運魚苗帶來的成本。
今年,該縣還為一農場協調30萬元資金,用于發展魚苗基地建設,使基地發展花白鰱、鯽魚等大規模苗種達到了380萬尾。
通過大批量的繁育和投放,目前,該縣已形成了水庫、坑塘漁業人工增殖和半增殖相結合的養殖模式,其漁業生產由原來的“數量型”開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