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中國青田網資訊:自去年,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青田稻魚共生項目在遵義市湄潭縣示范養殖成功后,日前,浙江省麗水市縣青田田魚再次“遠渡”遵義,1600公斤青田魚親本平安運抵遵義市水產繁殖場。這是今年遵義在該地實施的“高效稻魚共生系統”項目,該項目計劃推廣5萬畝青田稻魚養殖示范,發展3萬養殖戶,青田縣的稻魚共生項目成為該市農民一條致富之路。
2005年5月16日,聯合國糧農組織在世界范圍內評選出了5個古老的農業系統,作為世界農業遺產進行保護。作為有著700多年歷史的農作方式,青田縣的稻田養魚成為中國乃至亞洲惟一的入選項目。前不久,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動態保護和適應性管理--中國青田稻魚共生系統試點項目啟動暨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標志著為期5年的試點項目在我縣正式啟動,會議要求青田縣作為全國首個試點系統應該在做好動態保護的同時要為全國、為世界積累經驗,起到樣板的作用。
在保護的基礎上,青田縣把這一傳統農業文化成果向全縣推廣。如今,稻田養魚已經成為青田縣農業的一個支柱產業。全縣已有16個鄉鎮發展了稻田養魚,稻田養魚面積達35800畝,年銷售收入達5000多萬元。此外,田魚苗產業也衍生發展,青田田魚苗目前已遠銷全國30多個縣市。
2008年,湄潭縣成功實施了稻田青田魚養殖,這是湄潭縣與浙江大學合作的結晶。浙江大學對青田縣傳統稻魚共生系統進行技術創新,通過改進稻田基本設施,提升稻田水位;變單純種稻為種稻為主、養魚為輔的種稻、養魚并重;變粗放粗養為精放精養;以稻、魚為核心的安全、高效生物鏈構建等傳統稻魚共生系統的技術創新。這些技術縮短了田魚養殖周期、使稻田每畝魚產量從傳統養殖的10至20公斤提高到150至200公斤,產量增加10倍,并且保持水稻產量不減、略有增加的態勢,極大提高水稻和魚的綜合效益,在改善環境的同時,使農民收入明顯提升。
今年,遵義市計劃投資300萬,并由市水產站制定了“遵義市5萬畝青田魚稻田養殖實施方案”、“青田魚稻田養殖工程技術方案”,提出“青田魚營銷體系”建議。目前,遵義市水產繁殖場和湄潭朝陽漁場已進入青田魚親本的培育階段,并作好了繁殖、培育、苗種供應的準備工作。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