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遼一網資訊:調查:沈陽有商家以肉質較差的進口帶魚冒充國產帶魚
以國產冒充進口,這樣的產品見多了:可是拿進口的充國產卻不多見,帶魚就是一個。
近日記者調查發現,沈陽市場上存在著大量的進口帶魚,魚販卻愣說是國產的,為的就是賣個好價錢。
消費者 帶魚咋不好吃了?
近日,沈陽市大東區的孫女士在超市買了一袋帶魚,紅燒后發現,和以前的帶魚味不同,“魚肉硬、粗糙,吃起來也不香。”孫女士說,最近幾次買的帶魚都不好吃,但是哪產的包裝上沒有標明。
記者連日來走訪了沈陽多家超市、水產及農貿市場,在售的帶魚多為凍帶魚,只有少部分是新鮮的,價格相差比較大,便宜的每斤4元錢,最貴的高達20元。
“這是哪產的帶魚?”面對記者的詢問,攤販均避而不談,一攤販說:“你別管哪產的了,保證是好帶魚。”
沈河區一超市里出售各種帶魚,大部分只標注了廠家地址,沒有說明帶魚的產地。
根據包裝上注明的電話,本報記者聯系了河南某帶魚經銷公司,工作人員表示,帶魚是哪產的他也不清楚。
經銷商 進口冒充國產的好賣
在皇姑區一市場,一種每條400克左右重的帶魚很暢銷,“九塊錢一斤。”售貨員說,產地“可能”是浙江的。
在另一市場,一種每條300克左右的速凍帶魚每斤售8元錢,當有顧客打聽產地時,攤販稱是國產的。
記者以批發帶魚為名和攤販攀談時,對方透露說,這種帶魚其實是進口的,之所以低價出售,是因為馬上要進新鮮帶魚。
“進口帶魚味道不如國產帶魚。”經營水產四年多的楊女士說,國產帶魚肉質細嫩,而進口的粗糙,遠不及國產的鮮,就像吃家雞和肉食雞一樣。
據介紹,最近幾年不少消費者已經知道進口帶魚不如國產的,因此商家不愿意提“進口”二字,很多商家甚至故意以進口的冒充國產的,這樣賣得更快,沈陽市場上存在著大量的進口帶魚,多數是沒有解凍的。
經營者 部分市場一半是進口貨
北京某水產公司負責人王經理昨日告訴記者,該公司專營進口帶魚,產地主要是泰國和印度,沈陽也有商家經營該公司的進口帶魚。
據介紹,進口帶魚確實比國產的進價便宜,“每條一斤以上的帶魚,供貨價大約每斤6塊錢,半斤左右的只有4塊錢。”王經理說,而國產帶魚要高出三分之一的價錢,一般的顧客是區分不出來的,進口的和國產的也能賣一樣的價錢。
他透露說,很多商家宣稱的國產帶魚實際上都是進口的,由于大連、舟山的帶魚最有名,因此冒充這兩個地區帶魚的最多。由于兩地帶魚產量有限,每年還有一定的休漁期,因此國產帶魚缺口較大,經營進口帶魚利潤比國產的高。因此從商販到進出口公司,都愿意經營進口帶魚,進口帶魚在一些市場上已經占據半壁江山。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專家表示,國產帶魚和進口帶魚有一定的區別,從外觀看,進口帶魚顏色暗一些。
而據業內人士介紹,國產帶魚一般身寬在7厘米以內,身長80厘米以內,通體銀白色。而進口帶魚個頭較大,身寬可達10厘米,身長可達1米以上,其脊背呈黑色。如果仔細查看不難發現,進口帶魚脊柱較大。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