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鱧腐皮病(Putrid-skin disease Of Chinasnakehead)
[又名]細菌性潰瘍病。
[病因]病原為嗜水氣單胞菌。該菌為條件性致病菌,在水質惡化,魚因捕捉、運輸等原因受傷或錨頭鳋、魚鲺等寄生蟲寄生時事病原菌便可從傷口侵入引發該病。
[癥狀]發病初期,魚體表某些部位出現出血點,出血點處 鱗片脫落,隨著病情發展,病灶部位皮膚潰爛,露出紅色肌肉, 潰爛面不斷擴大,有出血或膿性物滲透,嚴重病例,背部腐爛可露出骨骼和內臟。最后病魚死亡;剖檢時,急性病例內臟無明顯病變,慢性病例肝、腎腫大并有出血點。
[流行及危害]不同規格和性別的烏鱧和月鱧均可發生該病,同池鲇魚可發病。4~8月為流行季節,5—6月為發病高峰期,發病率為10%~100%,死亡率高達85%~100%。
[診斷]一般根據病癥可作出診斷。確診時應分離鑒定病原。
[預防]建池應合理,有良好進排水條件,注意魚體不受傷,不引進病魚和受傷魚,保持良好水質,定期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消毒水體。
[治療]該病最有效藥物為氟哌酸、卡那霉素和慶大霉素,可按每100千克魚體重將1克氟呱酸拌料投喂,每天一次連喂3天。嚴重病魚可用卡那霉素和慶大霉素注射,每千克體重用量為2萬~3萬單位,水體用0.1毫克/升呋喃酮唑或0.3毫克/升強氯精全池潑灑。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病害防治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