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2004年05月24日新聞)本報上周四刊登的“青蟹‘松綁’為何難”一文后,許多讀者來電表達了同樣的想法。上海市質監局前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最終賣給消費者的青蟹必須去繩銷售,批發市場也應該實行凈重銷售,而用于規范批發市場青蟹交易的“標準繩”上月已進入研制階段。
市質監局計量處處長史子偉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餐飲企業、農貿市場零售給消費者的青蟹必須去除繩子,按凈重銷售,全市所有餐飲企業、農貿市場必須執行,市民如發現商家存在不去繩銷售的情況,可撥打12365質量投訴熱線進行投訴,質監部門保證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在加大打擊力度的同時,質監部門正在與行業協會合作,加強企業自律。
史子偉同時指出,由于技術、市場原因,最終實現完全去繩銷售還需要一個過程。據悉,由于青蟹進入運輸、批發環節后,必須用繩子捆綁,否則一來極易傷人,二來去繩后導致青蟹互相撕咬,平均存活期只有2天,商家利益無法保證。“但是,這根繩子最終還是要去的”。為此,市質監局已于今年4月與上海水產大學專家聯合啟動了青蟹批發用“標準繩”的研制工作,有了標準繩后,就能徹底實現“去繩銷售”———在稱出蟹重后,只要減去標準繩的固定重量,就能實現青蟹批發環節的凈重銷售。市質監局表示,目前銅川水產市場用“細繩”代替“粗繩”的做法,是標準繩誕生前的一個過渡措施,也是市場自律的第一步。
采集: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