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海水養殖對環境的污染,使人們憂心忡忡。但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產科學院黃海水產研究所所長唐啟升昨日在廈門卻語出驚人:“從學術角度看,某些海水養殖對大氣凈化是有貢獻的。”
唐啟升在科技部在廈門舉行的“863計劃”資源環境技術領域第三屆“海洋生物高技術論壇”上說,魚類的海水養殖的確會破壞海洋環境,但并不是所有的海水養殖都會對海洋造成威脅,一個有趣的現象是,諸如貝藻類的海水養殖幫助消耗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他坦承,目前,他仍屬于少數派,但是,他提出的數據又是那么鑿鑿有據。當然,唐啟升最終在此和其他科學家找到共同點:不斷增長的人口需要人類更多地從海洋獲取食物,所以,關鍵是尋求海水養殖與環境的和諧發展。
這也是所有海洋生物技術科學家所肩負的重任。海洋生物技術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發展起來的新興科學技術領域,它的目的是為人類更有效地開發海洋生物資源,例如為從海洋中獲得更多的食品、藥物和其他生物制品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國家“863計劃”(即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在1996年啟動實施海洋生物技術主題,并每年召開論壇,交流各自在海洋生物高技術上取得的成果。
本屆論壇有400多位專家參加,提交了300多篇論文。會議組織者昨日評價說,這些論文充分顯示了我國在海洋生物高技術領域的活躍。論壇將在今日結束。 (廈門日報)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