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寧波日報資訊:因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出口受阻,至今仍積壓在象山港海域網箱中的5000余噸養殖鱸魚,這幾天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面臨病害侵襲的風險也與日俱增。截至前天下午,市水產養殖病害測報網絡為此已先后向養殖戶發出了各類病害防治信息5000余條。
前幾天,寧海縣西店鎮的養殖戶戴啟國發現,自己養殖在網箱內的鱸魚體表有白點。得知這一消息后,市水產養殖病害測報網絡、市海洋與漁業研究院法人科技特派員工作團隊成員馬上趕赴現場進行會診。技術人員對養殖場的水質情況、養殖環境、養殖歷史和發病、用藥情況、魚苗來源等進行了詳細調查,并結合現場解剖和顯微鏡觀察,發現魚體內有少量吸蟲寄生。專家們在會診后認為,雖然這些鱸魚眼下還沒有發生寄生蟲病,但隨著氣溫的升高,當養殖水溫達到20至25攝氏度時,恰恰正是寄生蟲繁殖的最佳時機。
漁業部門最近幾年的病害測報顯示,每年4月至5月,是我市養殖鱸魚病害高發季節,但隨著養殖環境的不斷變化,規律性病害發生呈提前之勢。為此,市水產養殖病害測報網絡成員于本月初專門組織專家,先后到寧海、象山等重點鱸魚網箱養殖區域實地進行技術服務,詳細了解飼料管理、日常管理、病害發生等情況,對關鍵的養殖技術一一進行了手把手的指導,并專門介紹了幾種病害的預防方法,尤其要養殖戶重點關注寄生蟲病的發生。
我們在采訪中了解到,象山港海域一直是我市主要的鱸魚網箱養殖基地,每條重量在一公斤以上的養殖鱸魚主要以出口韓國市場為主。但從去年起,因受金融危機影響,韓國市場對進口鱸魚的需求急劇萎縮,加上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擠占國際鱸魚市場等因素,造成鱸魚價格持續走低,從而導致象山港內養殖鱸魚出現嚴重積壓。
一些養殖戶反映,一條鱸魚苗養到條重1公斤左右的出口規格,需花20個月的時間,成本價每公斤至少30元,而現在鱸魚的報價每公斤僅為20元左右,還不夠保本,因此只能養著等待價格回暖。但鱸魚養殖在網箱內,每天光餌料的開支就要上千元,若爆發大面積的病害,那結果將是血本無歸了。
對此,水產專家特別提醒,象山港海域網箱中的5000余噸養殖鱸魚目前雖沒有病害發生,但養殖戶不能疏于管理,人為加大病害的發生率。面對越來越大的“染病風險”,養殖戶要勤觀察,早預防,一旦出現爆發病害的征兆,要及時聯系和通知當地水產主管部門,以便及早采取措施,避免造成大的損失。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