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功能與用途
強烈地震發生后,由于漁池滲漏或泥沙浸入等原因,容易導致大量養殖魚類死亡。目前正值高溫季節,死亡的魚類如不能及時清撈處理,會很快發生腐爛,對養殖水體和周圍環境造成污染,污染水的蔓延還可能造成魚類疫病的傳播、流行。因此,需對震后的死魚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并采取措施預防病害的蔓延。
二、技術要點
1.死魚的無害化處理。
首先對死魚及時清撈,再運送到遠離水源、河流、養殖區和居住區的地點,進行集中處理。處理方法一般采用深埋法,掩埋時先在坑底鋪墊2厘米厚生石灰,然后將死魚置于坑中,最后撒一層生石灰,再用土覆蓋,土層厚度應不少于0.5米,并使之與周圍持平,注意填土不要太實,以免尸腐產氣造成氣泡冒出和液體滲漏。有條件的地方,可采用焚燒爐焚燒的方法集中處理死魚。如出現疑似疫病或其他不正常的情況,則必須采用焚燒的方法。
2.預防傳染病的蔓延。
對于發生了大量死魚情況的池塘,必須進行清塘消毒處理,可用每立方米水體20克漂白粉(或200克生石灰)全池潑灑。使用的工具也應進行藥物消毒處理,或在陽光下曝曬。
對于目前還出現異常情況的池塘,除加強病害監測工作外,還需做好傳染病的預防,包括藥物預防和免疫預防。魚類的一些常見病毒性和細菌性疾病,可采用免疫的方法進行預防。
若一旦發生傳染性疾病,應及時向主管部門報告,不應將其出售或轉移,應集中掩埋。其水體也不能隨便排放,應做藥物消毒處理,以免進一步傳播。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