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今年中山市投入100萬元打造漁業流通與加工產業鏈條,加大扶持力度,有力地促進了漁業增效、農民增收,有力地推動了漁業產業化經營。上半年,中山市水產品總量11.95萬噸,增長3%;漁業總產值14.5億元(現行價),增長5%;出口創匯3735萬美元,增長6.6%。
為了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占領廣闊的市場空間,有效推進漁業產業化。中山市漁業部門于今年5月份和6月份分別組織了100多位流通加工專業戶考察廣州水產供銷公司水產品交易市場和黃沙市場,意欲借助廣州這一平臺打響中山“全福牌”甲魚、“寶平牌”塘魚、“東裕牌”脆肉鯇、“歐風牌”凍蝦、“建華牌”臘魚等國家和省級漁業品牌,拓寬中山市水產品國內外市場銷售渠道。同時,引導出口加工企業開拓東南亞、加拿大等國外市場,以及西南、西北地區等地市場,拓寬國內外市場銷售渠道,分散市場風險。如香港新華集團成員中山新洋水產食品公司在遭遇美國對蝦反傾銷壁壘后,主動開拓新市場尋出路,直接深加工蝦類出口日本和加拿大、還借助泰國等東南亞國家轉口到美國市場,下一步目標是開拓東南亞和歐盟市場。
不斷完善漁業龍頭企業多元化投資機制,有效推進漁業產業化。引導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投資發展水產品流通與加工、形成產業優勢和市場優勢,促進中山市水產流通加工業的健康持續發展。中山水出公司投資5000萬元興建新興水產品冷凍加工廠,引進羅非魚機械化生產線,項目建成后冷凍水產品加工能力由現在的每日15噸提高到40噸,可解決1000公頃南美白對蝦和1333多公頃羅非魚加工出口。中山水出公司還積極拓展出口市場,上半年水產品出口總量1.66萬噸、出口創匯2117.66萬美元。而北海魚欄又有新動作,現正緊鑼密鼓地興建海鮮交易市場,投入1000多萬元,主要吸引湛江等粵西地區客商組織海鮮產品到中山市銷售,以滿足城鄉居民對水產品多樣化需求。
在流通與加工方面,中山市漁業部門在千變萬化的市場與千百萬養殖戶、流通戶、加工戶之間架橋鋪路,內引外聯,上下溝通,左右協調,為中山市水產品流通加工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目前,全市具有一定規模的水產品流通戶360戶,水產品批發市場12個,上半年水產流通量10.99萬噸、增長5.6%,水產品加工企業20間,年加工能力12.99萬噸、水產品加工量2.12萬噸,增長10.5%。中山市水產品在本市日銷售量達525噸,占了10%,90%的水產品外銷,因而水產品的流通與加工顯得尤為重要。
調整優化養殖品種結構,逐步形成區域特色漁業,有效推進漁業產業化。今年,中山市水產養殖面積發展到24000公頃,中山市海洋與漁業局表示,漁業部門一方面立足市場需求,圍繞養殖的經濟效益,大力發展品質優良、適銷對路、有市場潛力的養殖品種。另一方面建立富有中山市特色的規模化、集約化水產養殖基地,形成有競爭力的水產品優勢。通過基地的建設,初步形成中山市漁業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洜I的格局,為加快漁業產業化進程奠定了基礎。
南方漁網編輯:寒星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