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魚病防治
花鱸養殖的病害較少,但是在養殖密度過高、養殖條件惡化等條件下會有病害發生。養殖花鱸的病害預防應遵循“以防為主,防重于治”的原則,首先要保持養殖池塘及附近地區的水質清潔,無污染,水流暢通,其次是在魚種放養前及養殖過程中要采取徹底清塘、加注新水、換水排污、使用水質改良劑等措施,改善池塘水質條件,營造良好的養殖水環境,同時要放養健康的苗種,設定適宜的放養密度和合理的養殖組群,并科學投喂優質飼料。目前,常見的花鱸養殖病害主要有以下幾種:
1.氨態氮中毒 高溫天氣時,池水中氨態氮含量高,甚至產生亞硝酸鹽,致使花鱸缺氧中毒而死亡。主要癥狀是魚群全塘狂游不安,上下亂竄,鰭條充血,鰓絲暗紅。防治方法是立即注入新水,放出老水,注水時注意用木板將水擋散,以免直接沖起塘底污物而加速魚體死亡;施用氟石粉(底質處理劑)10kg/畝~15kg/畝,可中和池水中的氨態氮;也可使用微生物制劑加以預防。
2.腸炎病 病魚食欲低,腹部膨脹,肛門紅腫,輕壓腹部有黃色粘液從肛門流出。腸炎病全年均可發生,預防措施是不要投喂變質的小雜魚,堅持使用優質的膨化飼料,治療方法是按每100kg飼料摻入300g戊二醛制成藥餌連續投喂3天~5天。
5.爛鰓病 此病易爆發流行,死亡率高。主要癥狀是魚體體色發黑,尤以頭部為甚,游動緩慢,對外界刺激反應遲鈍,呼吸困難,食欲減退,鰓部粘液增多,鰓絲腫脹且末端糜爛,魚體消瘦,離群,最后致死。預防時,要保證水質的清新和溶解氧含量充足,高溫季節經常使用微生物制劑改善水質。發病時,用1ppm漂白粉全池潑灑,或五倍子4PPm全池潑灑。
4.車輪蟲、斜管蟲、聚縮蟲病 多發生在中間培育階段的魚種體表和鰓絲,癥狀為魚體消瘦,體色變黑,口端糜爛,一年四季均有發病。預防時多采用大量換水來改良水質,治療時可用20ppm~25ppm福爾馬林全池潑灑。
5.赤皮病、潰瘍病 病魚鰭條基部充血、紅腫,脫鱗,表皮腐爛,肌肉外露。此病多發生在高溫季節,預防時可大量更換新水,定期施入生石灰35ppm~40ppm,冬季干塘曝曬。治療時可用漂白粉1ppm全池潑灑。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