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自上世紀九十年代爆發大規模蝦病以來,日本對蝦以其生長快,肉質鮮美,抗病力強及運輸成活率高等優點成為南北方重要養殖品種。但在苗種培育中,因種種原因經常出現蚤狀及糠蝦幼體發育停滯,進而大量死亡導致育苗失敗現象,蚤狀幼體階段尤為突出。針對這一問題,筆者結合多年對蝦育苗經驗,于2003年~2005年在山東省濰坊市第二海水養殖試驗場,從水質處理與控制角度,本著改良水質、優化幼體發育環境,強化幼體體質,促進變態的方向進行深入探討,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日本對蝦育苗試驗
1.育苗條件 500立方米水體育苗室,育苗池20個,池深1.3m,配備相應的水源(海、淡)、電、氣、暖供應設施及儲水池,育苗用水采用大潮時上溯白浪河海水及抽取地下經晾曬的淡水。
2.幼體來源育苗用無節幼體購自青島、日照及濰坊本地。2003年到2005年分別購進無節幼體3600萬尾、5600萬尾和4700萬尾。
3.施肥肥水育苗前20天~30天,在大潮時將海水納入儲水池,并視水中單細胞藻類數量多少施肥肥水。肥料一般采用磷酸二銨或尿素,第1次施肥1.5ppm,以后每隔1周施加1ppm,隨著藻類繁殖,水色漸濃,當透明度達50cm左右時,停止施肥。育苗開始用水時,亦停止施肥(因藻類繁殖較慢水色較淺,透明度較大,可少量施肥,但一般不超過0.5ppm)。
4.藥物消毒進苗前10小時左右,將海水經300目網袋過濾,抽入洗刷、消毒過的育苗池中,控制水位1.1m,微量充氣,同時調節水溫、鹽度與無節幼體原孵化環境基本一致,并施加EDTA~2Na5ppm~10ppm。進苗前數小時,在池中施加二氯異氰尿酸鈉(含有效氯20%)1ppm進行消毒處理,1小時后,施加硫代硫酸鈉1ppm中和多余氯離子,之后不再混合未經消毒的海水。無節幼體到達后可直接投入池中,若溫差過大,則進行過渡處理。
5.換水調節幼體轉入糠蝦幼體階段,開始添(換)水,第1次增加5cm,以后每天增加5cm。進入仔蝦期,視水質情況加大換水量,控制每天換水30%以上。新添加海水為預熱海水,并經1ppm二氯異氰尿酸鈉處理1小時,然后用硫代硫酸鈉中和后使用。
6.充氣控制蚤狀幼體階段充氣量為0.8%~1%,糠蝦幼體為1%~1.2%,進入仔蝦期充氣量在1.5%以上。日常操作時,盡量保持充氣量的穩定,需加大充氣量時,逐漸過渡,不要攪起池底污物敗壞水質。
7.飼料投喂飼料采用配合飼料、輪蟲、鹵蟲無節幼體及成體鹵蟲。Z1期全部采用粒度較小配合飼料,Z2期添加經消毒處理過的活體輪蟲,Z3期以剛孵化的鹵蟲無節幼體為主,添加適量的配合飼料,進入仔蝦期,投喂攪碎或活體鹵蟲。嚴格控制投喂量,不可過多,鏡檢觀察以腸胃飽滿為宜。
8.水質控制經常測定酸堿度、溶解氧等理化指標,育苗期間保持池水溫差波動在0.5℃以下,控制pH在7.8~8.6之間,溶解氧在5mg/L以上,換水前后鹽度保持基本穩定。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