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魚貨在密封的船艙里滯留到一定時間,發生腐爛,產生毒性劇烈的窒息性毒物硫化氫。前天,東極一漁運船發生一死四傷……
硫化氫作孽 一漁運船一死四傷
昨天下午2時半左右,漁政船從普陀東極緊急將五位中毒漁民送往普陀人民醫院,途中一漁民由于深度中毒死亡,其他四位漁民到達醫院后馬上送進了ICU病房。院長劉成國掛帥組成專家治療小組,對病員進行搶救。經過診斷,確認病員均為硫化氫中毒。下午4時,除一病員尚處于昏迷狀態外,其他三名病員均恢復了神志。
事故船是一艘東極漁業運輸船,當時船上裝載著2000多公斤的紅蝦、章魚等海鮮。事故發生在昨天上午7時30分左右,前后不到一分鐘。
該船陳老大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當時我們正要給船艙里的網潮(章魚)加冰,兩個人進去撲通倒下了,又有兩個人沖進去扶他們,剛進去也倒下了。我一看不對勁,也沖了進去想救人,沒想到也一下子昏了過去,在旁的其他船員見狀,急忙把我們拉上來,進行人工呼吸,并向漁政船求救。”
慘痛教訓 傷亡事不止一次
在普陀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張立群的記憶中,他參與搶救硫化氫中毒病人已經不止一次。
就在本月16日,一名在東極漁船上工作的漁民因硫化氫深度中毒而休克,經過6個小時的搶救,終因中毒太深而死亡;去年下半年,一名在舟山漁船上打工的陜西籍漁民因硫化氫中毒淪為植物人;去年上半年,10多名山東漁民在沈家門附近海域發生集體硫化氫中毒,被送到該院搶救時已有一人死亡……
他對漁船上這類中毒事件的評價是:時常發生,教訓慘痛!
防范意識 船員們太淡薄了
國際水產城交易碼頭是漁業運輸船集中之處。昨天下午,記者先后登上4艘漁運船,向船員了解有關硫化氫的常識和預防之策,結果令記者心情沉重。
“魚蝦腐爛要產生硫化氫,請問你們船上是怎樣預防中毒的?”這是記者提問。
“什么是硫化氫?”“這有什么要預防的?”“魚蝦臭掉是很正常的啊!”“通什么風?艙門開久了冷氣要跑掉的!”這是記者聽到的比較有代表性的回答。
預防中毒 并不那么難
令記者感到慶幸的是,在浙普漁運8995號漁運船上終于找到了漁船預防硫化氫中毒的答案。
“硫化氫是有毒氣體,不小心要出人命的。我的一位兄弟的船上就曾經發生過硫化氫中毒的事情。”該船的樂老大說。
他告訴記者,在裝運飼料魚、青占魚的船艙里最容易產生這樣的有毒氣體,另外經常使用蝦類保鮮粉的船只也容易產生這樣的毒氣,所以說漁船船員應該非常小心。下艙加冰和出貨的時候一定先要打開艙門讓船艙多通會兒風,然后才能讓船員下艙。船回港后務必要清洗船艙,尤其是角落里不能留下一丁點魚蝦。
浙江水產研究所有關專家認為:防范硫化氫中毒的重點應盡量不留或少留魚蝦剩余物,及時清理魚艙,減少艙口封閉時間,加強通風換氣,促進毒氣排出。清艙人員下艙前應戴好防毒面具,同時身上系好救護帶,艙外必須有人密切監護。
發生中毒時 該如何緊急處理
張立群醫生給船員支招:首先應迅速將中毒者移離中毒現場至空氣新鮮處,松開衣領,氣溫低時應注意保暖,密切觀察呼吸和意識狀態。對呼吸、心跳停止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壓等心肺復蘇措施,并及時送醫院進行搶救。
魚艙為何會產生硫化氫
據浙江水產研究所提供的資料顯示:硫化氫為無色氣體,具有臭蛋味。
硫化氫經粘膜吸收快,皮膚吸收甚慢。人吸入70毫克/立方米至150毫克/立方米硫化氫1至2小時出現呼吸道及眼刺激癥狀,2至5分鐘后嗅覺疲勞聞不到臭味。吸入760毫克/立方米至1000毫克/立方米數秒鐘后很快出現急性中毒,呼吸加快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產生硫化氫的主要原因是:魚艙內含有剩余的富含蛋白質的魚蝦,腐敗變質后產生大量的硫化氫氣體。
促成發生中毒的因素有:1.魚蝦等蛋白質腐爛一定的時間;2.魚艙長期處于密封或半密封狀態,通風不暢;3.外界和艙內溫度較高,有利于蛋白質腐爛分解;4.硫化氫比重比空氣大,易于沉積,通過對不同深度空氣的采樣檢驗,越近艙底部硫化氫濃度越高;5.如果攪拌腐敗變質的魚蝦剩余物,原溶于污水中的硫化氫快速逸出。(新華網浙江)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