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蘇州日報報道 每天天剛放亮,俞三男和家人一起駕著汽艇到陽澄湖中324畝大的圍網養蟹基地,轉乘小舢板在蟹池中撈水草。也難怪,一只30畝水面的圍網蟹池一熟蟹養下來起碼要撈出250噸水草,不然瘋長的水草會影響蟹的生長,324畝水面中不知要撈出多少水草。
俞三男是相城區陽澄湖鎮富榮蟹業有限公司的董事長。1996年,他放棄做得好好的鋁型材經銷生意,在陽澄湖中搞起了60畝圍網養蟹,逐步發展到從大眼幼體到蟹種培育、養大蟹的“一條龍”,形成了160畝蟹種池、324畝圍網養殖的規模,年產優質蟹種200萬只、成蟹20噸,十分之九的蟹種供應給周邊80來戶蟹農。
俞三男養出來的蟹,總要比別人的大上一兩成。除了勤快,俞三男靠的是科學養蟹。俞三男在蘇州市、相城區水產技術推廣站和陽澄湖漁政站專家的技術支持下,嘗試溫室培育蟹苗,提高蟹苗的個體重量和成活率,繼而提高成蟹的回捕率。這個科研課題使俞三男養成大蟹的比例高達35%。
蟹養大了,俞三男的煩惱也來了。他想不通的是,自己辛辛苦苦養大蟹,雖說收入要比一般的蟹農高,但跟那些只賣不養的蟹販子比,自己賺的那些錢實在算不了什么。去年,他養的324畝蟹收獲了20噸成蟹,由于蟹的規格大、品質高,他在蟹王市場里門市的零售價也比一般的蟹農要高一點。可到年底一算賬,就是他這個養大蟹的能手,一年收入只有附近一位大閘蟹經營戶的五分之一。
最讓俞三男想不通的是,他“吃虧”就吃在“正宗”上。“自己養蟹成本大不算,還帶累四鄰八鄉的蟹農”,俞三男無奈地說,“我提供給鄉鄰的180萬只蟹苗確實給大家奠定了養大蟹的基礎,但也提高了近1倍的蟹苗成本。”
俞三男養大蟹堅持經銷自己蟹池里產出的蟹,即使不夠他也只收購產自陽澄湖的大閘蟹,決不自己做塌牌子。但也有不少人還沒等大閘蟹的膏黃長足就搶先上市賣高價,還要到外地去收購來補充陽澄湖大閘蟹的市場供應不足。俞三男發誓要改變這種現象。今年,他把鎮上空閑的500來平方米糧管所倉庫租下來,把沒有銷路的蟹農的大閘蟹收購下來,辦一個只賣正宗陽澄湖大閘蟹的市場,重樹陽澄湖大閘蟹的品牌形象。但是,他的心中也沒有底,“不知能有多少蟹農來支持?”俞三男流露出了擔憂,“畢竟我只是個人行為,雙拳難敵四手,蟹農的利益也經不起多少折騰。”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