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都市報資訊:
家里用太陽能取暖,這不是什么稀罕事,可讓對蝦每天都洗“太陽能溫水浴”,這就是創新!6月22日,全國高科技農業循環產業發展中心公布“中國特色農業示范基地”名單,嶗山區東海灣養殖場就憑這項技術創新榜上有名,成為本市唯一一家獲此稱號企業,太陽能養對蝦技術也將在全國推廣。這家養殖基地究竟有何魅力能在全國脫穎而出?
對蝦睡“暖炕”
“國家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十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成果完成單位”、“青島市科普示范基地”……23日,記者走進位于嶗山區沙子口街道的東海灣養殖場,幾間小房子內擺設非常簡單,如果沒有墻上這一排排牌子,這里跟農村小院沒啥差別。
小房子后面山頭上,一排排黑色管子在陽光下閃爍著光芒,養殖場負責人董中善告訴記者,那就是太陽能對蝦養殖場的核心——168組太陽能吸熱板。據介紹,該養殖場養的是南美對蝦,這種蝦最適宜生長水溫是25攝氏度以上,而水溫一旦低于12攝氏度,對蝦就會被凍昏迷并很快死亡。在自然條件下,本市適合這種對蝦生長的時間僅有三個多月,蝦苗還沒長成就面臨著被凍死。為解決這一問題,養殖場探索將海水引入鋪有地暖管道的養殖大棚,并利用太陽能來加熱海水,這樣每年從3月底到12月初水溫都能滿足對蝦生長需要。
“對蝦就跟睡在暖炕上一樣,長得能不快?”董中善提起一兜對蝦說道,用太陽能加溫大棚,原來一年只能勉強養一茬的對蝦,如今養兩茬還非常寬松,蝦池畝產收益提高了4倍以上。
三文魚也安家
對蝦和三文魚,一個是熱帶水產,一個是冷水魚類,很多人覺得只有在餐桌上兩者才能在一起,但東海灣養殖場就讓兩者成了“鄰居”。
參觀完蝦池,記者登上等候在這里的小木船,行出約十多分鐘,海面上出現大片黑色的“圈子”,這里就是三文魚深海大網箱養殖基地。據介紹,這每個大網箱周長都有40米,網深在10米左右,可容千余尾兩公斤以上的三文魚。據董中善介紹,對三文魚來說水溫越低越適宜生長,而一旦超過19攝氏度,魚就會大量死亡。所以,養殖場采取淡水養殖與深海養殖相結合的辦法,每年的1月份從挪威空運魚苗來青,先放在淡水養殖適應一周左右,然后放入深海大網箱,等到7月份水溫升高時,再撈出來放入淡水并降溫。經過三年實驗,目前三文魚已經在本市批量養殖,也是目前全國唯一一處三文魚深海養殖場。
建休閑漁業
“靠養魚養蝦可以賺錢,但我夢想的是,讓更多人能有機會分享海洋的歡樂!”董中善說,這次獲評為“中國特色農業示范基地”是個契機,他下一步想依托養殖場發展旅游業。董中善告訴記者,養殖場目前有500多畝海域,他計劃近期向市民和游客開放,一方面可以讓大家了解海產品養殖,也可以供大家垂釣、休閑。據悉,目前作為養殖場開放的配套設施,漁家酒店主體工程已經開工,8月份就將主體完工。
記者從嶗山區海洋與漁業局獲悉,目前東海灣養殖場已被列入該區重點扶持對象,將打造成全市養殖場的“王牌”。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經營管理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