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東南快報報道 為了讓寧德霍童溪內的名貴淡水魚有“傳宗接代”的機會,寧德市蕉城區區政府投資12.05萬元,建起我省唯一一條過魚通道,而這條通道的建立,與寧德市蕉城區人大代表們的不懈監督密不可分。昨日,記者見到了這條方便魚兒“約會”的通道。
攔河壩影響魚兒相會
說起監督事件的經過,還得回溯到1966年。當時,為了農業灌溉及生產用電等,霍童溪上建了一座名為八都的攔河壩。時過境遷,33年后,即1999年,蕉城區霍童鎮的崔妙均等15名區人大代表聯名提出《關于要求拆除八都攔河壩恢復霍童溪生態平衡的議案》。
個別人大代表告訴記者,議案的提出是因為攔河壩建成后,影響了溪內名貴淡水魚到海淡水交界處產卵繁殖,造成香魚、花鰻麗等名貴淡水魚逐年減少,甚至瀕臨滅絕。代表們的議案引起了蕉城區政府的重視,但由于攔河壩關系著幾千畝農田灌溉及生產生活用水,區政府認為攔河壩不宜拆除。
投資12萬建過魚通道
此后,蕉城區人大代表們堅持不懈:2003年,該區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上,楊良輝等10名代表聯名提出《關于建設八都攔河壩過魚通道的議案》;2004年,該區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宋慶恕等10名代表再次聯名提出《關于要求改造八都攔河壩的議案。
幾番努力之后,蕉城區區政府決定“勒緊腰包”:投資12.05萬元建立一個過魚通道。工程于去年年底竣工。
常有魚兒往壩內跳
蕉城區水利局局長謝斌介紹,為了使通道能起到實質性的效果,局里專門組織了技術人員去有先例的外省考察,并邀請了省海洋與漁業局的專家到現場察看。
昨日,記者來到了過魚通道現場:一條寬10多米、長近20米、高度近3米分五級上溯回游的通道橫跨在河壩上。魚兒能否經過這樣的通道相會呢?八都水電站的工作人員黃忠興則告訴記者,他常常看到一些魚兒通過過魚通道往壩內跳。
相關鏈接
香魚 又名“年魚”,為溫水性河口及內陸水域名貴中小型魚類;其體細長而側扁,一般體長15一2O厘米,其肉質細嫩,清香味美,為上等食用魚,有“淡水魚之王”的美稱;香魚的壽命很短,僅有一年;分布甚廣,我國東南沿海及日本、朝鮮等地均有分布,福建省主要分布于閩江、九龍江、木蘭溪、交溪和漳江,以九龍江為最多。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