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2002年10月11日新聞)海關調研發現,我國作為世界三個紫菜生產國之一,紫菜出口卻一直處于起伏動蕩的局面,而且至今沒能打進日本這一國際最大的消費市場。
目前世界上出產紫菜的國家只有日本、韓國和中國。日本產量最大,約為我國年產量的8-10倍,中國相對較少,年產約10億張(每張3克)。我國的紫菜養殖目前主要分布在江蘇沿海的南通和連云港地區,產量約占全國紫菜產量的95%。
日本同時也是最大的紫菜消費國,其國內紫菜價格約為中國產紫菜價格的3倍左右,為了保護日本國內紫菜行業的利益,日本對中國紫菜采取非關稅壁壘方面的限制,導致中國紫菜無法直接進入日本國內消費市場,銷量受到很大影響。
日本原來對韓國也采取同樣的限制進口措施,但今年韓國政府將這一事項列入議程,通過談判,日本對韓國開放一部分市場。韓國每年可以出口到日本15億張紫菜,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我國年總產量。
連云港海關到相關企業實地考察發現,我國紫菜初級養殖技術還沒有完全成熟,氣候、溫度、水質等外部條件會在很大程度上危及紫菜產量。如遇到大風天氣,一夜之間可能減產500萬張的紫菜。日本養殖戶在這種天氣條件下,卻已經可以將紫菜網卷起,暫時存入冷庫,免受大風襲擊。
業界人士分析,我國紫菜行業沒有統一的行業協會,也是抑制我國紫菜出口的一個重要原因。許多養殖場僅靠個人養殖,企業獨立加工,無法進行科學的資源調配和貿易洽談,產品價格也無法在國際市場進一步提高。
據了解,我國產紫菜特性好,氨基酸含量和口感都優于日本和韓國同類產品。國內紫菜產品深加工業發展迅速,從連云港、南通到廣東的汕頭、中山的沿海地區,共有紫菜加工企業十多家,年創匯3000萬美元以上。在加工技術和產品質量方面,它們都基本達到國際水平。同時,國內加工成本低,出口商在國內將紫菜加工成烤紫菜,可以提高商業利潤。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由于目前我國的紫菜行業只涉及江蘇口岸,因而,還沒有受到政府方面的足夠重視,但我國紫菜品質優良,紫菜行業有很好的發展前景,亟待政府加以扶持。
此外,國家選址于連云港市建造的田灣核電站將于2004的正式運行,屆時核電站的排水將影響附近海域3公里的水質,不利于紫菜養殖。業內人士呼吁,有關行業協會應及時調配,使養殖戶提前開辟新的養殖場所,以免導致紫菜原藻大量減產。
采集: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