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日報資訊:網箱里養殖的黃鱔神秘失蹤,鱔農幾經探尋,不僅發現了黃鱔失蹤的緣由,還由此發現了讓養殖效益翻倍的絕招!這究竟是怎么回事?近日,記者來到彭山縣保勝鄉探尋謎底。
怪事 >>>
黃鱔失蹤了?
早幾年,保勝鄉劉鳳鳴在成都一家餐館工作時,發現黃鱔養殖成本低回報高,而且本地的貨源不足。2005年年底,劉鳳鳴和老鄉辭去工作,在家鄉的河邊捕了百來斤黃鱔,利用空閑的水塘,放幾個網箱養黃鱔。可沒多久劉鳳鳴卻犯起了嘀咕,他發現自己精心喂養的黃鱔越養越少。“2006年試驗了4只網箱,放了50多公斤黃鱔的種苗,撈起來時數量少了,但沒有發現黃鱔的尸體。” 難道黃鱔從什么破洞里溜走了?可是仔細一檢查,網箱完整無缺。
揭秘 >>>
散養解決大吃小問題
是什么原因呢?劉鳳鳴趕緊帶著幾條鱔魚去了縣上的水產站檢查,結果卻令他大吃一驚。“解剖發現肚子里有死的小黃鱔,是吃了沒有消化。”
原來,黃鱔在沒被馴化前,不容易接受人工喂食,而劉鳳鳴捕回來的黃鱔又大小參差不齊,當放在同一個網箱時,便會有大吃小的現象。但為什么同為養殖戶,張平家的黃鱔卻一條不少?一打聽,原來張平也經歷過這樣的情況,但是他看到黃鱔受傷后,“就把它逮起來丟到田里面,過后我們在田里逮了,90%以上都還存在。”
原來還原黃鱔的野生狀態,有助它們修復身體。信心倍增的張平覺得不如干脆撤去水塘里的網箱,進行散養,而且野生的黃鱔價格會更高一些。大伙見效果不錯,便紛紛效仿。果然,2006年底要上市時,散養的黃鱔身體圓潤,“重量都要多個3錢左右”。
尷尬 >>>
質好卻賣不起價
2007年元月,第一批出售的黃鱔質量得到了經銷商的認可,而且市場價格高。可是面對急需要貨的市場,張平卻只能選擇降價處理。“本來該賣20元錢1斤,經銷商只給12元。”因為散養的黃鱔到了冬天就會鉆入泥里冬眠。這時用地籠只能逮到偶爾找食的黃鱔。把黃鱔從田里翻找出來的功夫,耽誤了銷售時機。“7畝田,起碼要一二十天才能挖完。”只好挖多少賣多少。這一年,不僅張平的7畝田只賺了不到1萬元,全縣200家選擇散養的都出現了這種情況。
良方 >>>
分段養殖好賺錢
市場就擺在眼前,怎樣才能賺得更多呢?
為了幫助養殖戶經營,縣里成立了技術小組,縣水務局的王玉洪就是組員之一。他告訴養殖戶,產過蛋的雌鱔魚,一般情況下是通過一個月到兩個月的性轉變期,就從雌性轉變為雄性,到時可以把它撈起來直接進入網箱育肥。8月產過卵的雌鱔魚轉變成雄鱔魚后,不僅已經度過了小苗的保護期,也是放入網箱催肥的最佳時期,而三四個月后就是上市期,大家可以直接從網箱中出售,一舉三得。而養殖戶王洪為了減少倒騰時黃鱔不必要的死亡,特意把所有的網箱建在散養池中,這個方法也很快在養殖戶中傳開了。
把野生放養和分階段飼養的優點結合起來,取長補短,不僅讓彭山縣的黃鱔有了賣相,也有了比純網箱養殖要貴許多的賣價。黃鱔經銷商鄧永志告訴記者,現在小的黃鱔50元/公斤,銷往成都,而大黃鱔全部運到外地,“只要是單條達到8兩以上的黃鱔,外地能賣到200元一公斤。”
誰能想到,三年多的時間,小小黃鱔把原來彭山縣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又都吸引了回來。如今劉鳳明已經是彭山縣保勝鄉佛巖村的水產養殖大戶之一。“行情好的時候,一畝能賺2萬,差的時候也有1萬元的利潤。我們今年喂了30口箱子共兩畝田,準備繼續擴大規模,喂個7、8畝田。”劉鳳明樂呵呵地說。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經營管理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