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浙江海氏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水產精深加工、海洋生物開發為主導的綜合性集團。經過幾年努力,它已確立了在全國水產加工企業中的龍頭地位。該集團的“超市精加工水產食品”生產技術改造項目已完成投資2.3億元,明年5月全部建成后可形成年產9萬噸、銷售收入30億元的能力。這是舟山市水產品加工向規模化、精深化發展的一個典范。
作為舟山市“3×3”產業發展重點中二產的一個重點,水產加工業是舟山傳統優勢產業,近年來正在走上一個新的發展階段。2000年至2004年間,舟山市水產品總量基本維持在每年130萬噸左右,但水產加工產值從40億元上升到了115億元,增長了將近2倍,這主要得益于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那就是發展水產品精深加工業,不斷改進加工技術,提高產品檔次,同時利用國外進口的水產品進行加工。
但問題依然存在。隨著近海漁業資源逐漸衰退,漁撈空間大大縮小,原料遠遠滿足不了加工生產所需。長期以來,利用市外資源尤其是國外資源進行來料加工的能力也比較薄弱。舟山全市700余家水產加工企業中規模以下企業占到70%,而且絕大多數企業無自主研發能力,精深加工比例依然很低。至今還沒有一個全國馳名商標,與舟山市作為全國水產品大市的地位極不相符。這些因素制約了舟山水產品加工業進一步做大做強。
正因如此,為實現舟山市“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規劃綱要”提出的目標(即到2010年水產加工產值達到250億元,成為全國一流的海水產品精深加工和貿易基地),舟山水產加工業發展的重點在于擴量提質,關鍵在于加速發展精深加工。
擴量一是充分利用國際漁業資源,大力發展來料加工;二是擴大加工范圍。提質的重點是研發方便食品、即食水產品、休閑水產品,模擬化食品和配制食品,保健品和海洋藥物。要利用高新技術,使低值水產品及水產原料廢棄物增值。
當前,舟山以沈家門漁港、海洋生物工業園區、浦西工業園區等為核心的水產品精深加工基地正朝著規模化、精深化方面發展。港明、興業、震洋等一批水產企業利用國內外的原料,發展兩頭在外的水產品精深加工業,效益喜人。海洲、海之格、金星等一批水產公司通過不斷加大技改投入,努力做大水產品精深加工業。全省第一家水產品公共保稅倉庫——禾峰公共型保稅倉庫也將于今年9月底建成投入運行。以生產海洋藥物為主的海力生擴建搬遷項目正在抓緊建設。
與此同時,浙江海水產品商標品牌基地籌建工作進展順利。舟山(無公害)大黃魚、南美白對蝦、梭子蟹、貽貝等地方標準已形成初步框架,舟山帶魚的地方標準也正在加緊論證中。
目前,列入舟山市扶持培育的水產品加工重點骨干企業已有14家,該市計劃到2006年力爭形成一批年產值上5億元乃至上10億元的企業群體,實現若干精深加工技術的突破。
南方漁網編輯:寒星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