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好夏季魚病的防治
發布時間:2009/7/29 10:40:37 來源:中國農產品加工網 編輯:楊永權
我來說兩句(0)

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隨著夏季到來,氣溫升高, 水產養殖的黃金季節也隨之而來。但夏季天氣炎熱多變,也是水產養殖管理上最艱難的季節。在這個時期,由于光照強,水溫高,魚、蝦、蟹類攝食強度大,新陳代謝旺盛,水體中有機物質增多,發酵分解速度加快,容易致使水質發生重大變化。水體中細菌、真菌、病毒、寄生蟲等病原體大量繁衍,感染侵襲魚體,能造成病害的大量發生。抓好夏季魚病的防治可以說全年漁業豐收的關鍵。那么如何抓好夏季魚病的防治呢?筆者認為夏季魚病防治要做到“無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基本方法是生態預防與藥物防治相結合。
一、注意調節水質
定期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劑,降低氨氮、亞硝酸鹽、甲烷、硫化氫的含量,增加有益菌種和藻類,有效改善水質,減少疾病的發生。
在水源充足、水質較好的情況下,要定期換水。換水比較困難的魚池要合理使用生物制劑,以降低水中的氨氮和亞硝酸鹽濃度。對于水質較清、水位較低的魚池,在加高水位的同時,可以適當施肥,使池水保持黃綠色或黃褐色,水的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施肥時要少而勤,做到“三不施”,既水色濃不施,陰雨天不施,中、晚不施。總之應保持池塘水位的相對穩定,以防水質變壞及病原體的交叉感染。
正確使用增氧機,堅持晴天午后開機,雨天傍晚開機,陰天半夜開機,特殊情況特殊處理。夏天溫度高,白天池塘里的水易造成上下分層現象,晴天午后開機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促進上下層水對流,增加底層水的溶氧,抑制底層厭氧細菌的繁殖,從而減少氨氮、亞硝酸鹽等有毒有害物質的含量。特別是盛夏,天氣炎熱多變,晚上應加強值班和巡塘,尤其是是悶熱的天氣,注意觀察“浮頭”,切不可造成“泛池”。
二、 合理進行投餌
夏季投飼量大,殘餌會使水質迅速惡化,病原菌大量繁殖,引發多種魚病。魚攝食過量,尤其易患腸炎病。因此,夏季投喂以八成飽為好,每次投喂的時間掌握在20分鐘左右。具體的投飼量應根據天氣、水溫(天氣晴朗多投,陰雨天少投,天氣悶熱、雷雨之前不投。水質肥爽正常投餌,水色淡增加投餌,水色過濃減少投并加注新水。魚類爭食激烈正常投餌,吃食魚群減少、爭食不激烈減少投餌。魚病治療期間適當控制投餌量。
三、抓好藥物防治
魚病的預防應做到先殺蟲,后殺菌。平時應經常投喂維生素C、大蒜素、魚血停、三黃散等,增強魚體抵抗力。
(一)藥物預防
殺蟲:可以用混殺安、魚蟲凈 、魚蟲克星等藥物,具體用量及使用方法要根據自身養殖品種及水質條件確定、水質和魚的攝食情況靈活掌握。
殺菌: 每20天左右一次,一般藥物為 二溴海因、強氯精、魚蝦菌毒速克、聚維酮碘、二氧化氯等。河蟹、青蝦養殖池塘一般應用刺激性較小的藥物,如二溴海因、二氧化氯、聚維酮碘。
(二)藥物治療
所用藥物基本與預防藥物相同,但用量要加倍。實行外用內服相結合,外用殺菌藥物一般應連續使用兩天,內服藥物應適當拉長療程時間,一般為4天~6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