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人的新出路:創業型打工!
發布時間:2009/7/30 11:12:19 來源:獸藥營銷網 編輯:楊永權
我來說兩句(0)
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關于營銷人的出路問題,討論較多的,是將來繼續打工,還是何時選擇創業。有趣的是,多數營銷同仁都有一個創業的夢想。但總是迫于各種原因而猶豫不決。幾年前,一位營銷同仁提出了一個新的思路,即邊打工邊創業。這個話題觸動了許多營銷人內心的夢想。于是引發了較為熱烈的討論。作為一種嘗試,筆者以為,只要條件允許,完全可以大膽一試。按胡適之先生的話來說,自古成功在嘗試而己。
筆者更贊成自主創業,條件允許,自然是自己做老板好。今天,筆者結合自己的經驗,認為還有一種情況可以嘗試,其實也是發展空間不錯的選擇,即“創業型打工”。
那么,什么是創業型打工呢?所謂創業型打工,其實挺簡單的,即幫人打工做職業經理人外,與老板或投資方約定一定的利潤分紅或占有一定的干股。將自己與企業捆綁,實現個人利益與企業利益高度一致。
一、創業型打工值得期待嗎?
創業型打工的最大好處是借雞生蛋。即幫人掙大錢自己掙小錢。我們知道,多數營銷人都有一個自己做老板的夢想。但依筆者的觀察,創業雖然迷人,但風險亦不可小視。實際上,營銷人第一次創業的成功率是相當低的,具體原因筆者另文闡述。隨著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很多項目創業的進入門檻也越來越高。(當然也不是絕對如此),中國的第一代老板,很多都是稀里糊涂的掘取了第一桶金。而營銷人在當下的環境選擇創業,往往不具備資金、資源優勢。所謂資金優勢,即操作某個項目的投入資金量。所謂資源優勢,即人脈、社會關系、渠道等。另外,以筆者的觀察,營銷人一般資金實力與資源優勢并不是十分明顯,即便創業,平臺也不會很高。做一個默默無聞的小老板,項目操作順暢,掙點小錢未嘗不可。但要把實業短期內做成千萬上億的規模,尚有難度。畢竟現在經營企業與過去經營企業的容易度不可同日而語。
為什么說創業型打工值得期待呢?
以筆者的觀察,事實與血的教訓讓現在的老板的觀驗有了進步,以前的家族型企業多數實行家族化管理,把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安排在重要的崗位上。而阻礙企業發展的,往往是這些親戚。經過多年的試錯,很多老板終于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家族化的企業不能實行家族化的管理。我與各類老板在一起聊天時,往往舉些例子,比如成吉思汗有次與他的丞相耶律楚材在談到治國理念時,說自己打天下乃馬上以武力得來(重武功,輕文治是蒙古人的簡單思維)。耶律楚材反駁說道,天下雖馬上得來,但天下不可馬上治。造工箭都借助工匠,況治理天下。企業的創業初期,往往憑老板的直覺誤打誤撞闖出一條路。但要實現企業的長治久安,不可不借助各種人才。同樣。我也舉些近鄰日本的例子,我們看到日本的一些大企業也是家族企業,如松下、索尼、豐田等。但這些企業的發展卻不是借助家族的力量。而是聚天下之才取天下之財的結果。
我們都知道小霸王學習機的反面例子,中山小霸王能迅速崛起得益于職業經理人段永平的操盤。但功成之后,段永平不滿足于只是操盤,而是挾戰功向老板要股份。欲從打工仔實現向股東的轉變。小霸王的老板不為所動,雙方一拍兩散。段氏一走,其親自創業的步步高在東莞異軍突起迅速做大。而昔日風光無限的小霸王,已經淪為三四線的小品牌。當時的老板,普遍想不開,他們想到的是眼前的利益與自己的絕對權力,而不是企業的長遠利益。他們寧愿取現在的千萬銷售額的絕對股份,也不愿稀釋股份后實現企業的幾億元銷售額和自己的資本快速增值。
有了現在的大環境,老板的思維實現了轉變。也就為職業經理人的。
“創業型打工”創造了良好的環境。筆者近來碰到不少的老板,在與他們的聊天當中,都能主動提出“打工+分紅或持股”的方式。較之十年前,中國的老板們,不能不說在思維上取得了較大的進步。蒙牛的成功,便是借天下之財與才,取天下之財的絕佳樣板。
二、創業型打工有什么好處?
那么,創業型打工既然值得期待,他有什么好處呢?
1.低成本起家。創業型打工的好處之一是低成本起家,如果是自己創業,一般而言,項目越大,所需投入的資金就越多,職業經理人創業,自有資金往往并不是太多,因此,要解決資金問題,很多創業者只有靠貸款。而打工型創業,操盤手并不須要投入太多的資金。甚至根本不需要投入資金。操盤手所須投入的,無非是自己的全部能力與精力而己。
2.避免了風險。投資就意味著風險。項目再好的生意,再詳細的論證只能從理論上減少風險,但并不能避免風險。項目一旦失敗,往往血本無歸。而創業型打工,并不必然要求操盤手投入資金,即使投入,也只是風險金而己。因此,項目萬一失敗了,操盤手犧牲的,也只是時間成本而己。但話又說回來,即使項目失敗了,職業經理人的收獲也是巨大的。因為職業經理人作為分紅者或小股東,在操盤過程中必然親自涉及經營財務管理、投資決策、原材料采購等原來單純做打工者涉及不到的內容。無形中也鍛煉了自己。
3.全力專著于自己的事業。人有時不成功,并不是能力問題,而是自己的潛力沒有發揮出來,作為單純的打工者,并不能盡全力做事,而且往往看重眼前的個人利益。掙快錢走人是打工者的普遍想法。銷售人員之所以這樣想,是因為企業的利益與打工者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作為創業型打工者,個人利益與企業利益則無論短期與長期利益則完全一致。唯一不一致的地方,則是與投資方(老板)的觀驗與方法差異了。
4.平臺比自己獨自創業高。創業型打工掙的錢未必比自己創業多,但平臺則往往較之自己創業高很多。道理很容易理解,自己創業是從零開始,資金也是自己解決,所以項目的規模相對而言會。ó斎贿@也不是絕對的)。而創業型打工,往往不是從零開始,即使從零開始,投資方的規模與資金實力相對自己而言也是巨無霸。實際上,如果職業經理人自己創業,創業初期往往是很辛苦的,創業者往往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工商稅務、安全衛生、人事財務等針頭線腦的事都要事必躬親。原來不愿意接觸的人和事都要親自打理。而創業型打工,平臺較高,接觸與處理的人和事層次往往較高。往往虛榮心能得到滿足。(虛榮心是一個很虛的東西,但對人來說,有時又是很“實”的)
三、創業型打工須何種條件?
有了“創業型打工”的環境,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選擇“創業型打工呢”,回答是否定的。拋開那些有條件自主創業的營銷人來說,至少,選擇創業型打工,尚須具備如下條件:
1、自身能力。俗語講,打鐵要自身硬。老板或投資方選擇你,歸根到底還是看重你的個人能力與你所掌握的資源。否則老板只會單純的選擇一個打工仔而己。又何必與你進行利潤分紅或稀釋自己的股份與你合作呢。因此,要選擇創業型打工,你必須是成為某個項目的專家。最好還要有方便某個項目操作的資源,如渠道資源或社會關系等方面的資源等。
2、自身原有的職位。原來是一個企業或大企業的營銷總監或總經理,被其他企業選擇“創業型打工”的可能性遠大于其他普通職位。因為,作為一個大企業的營銷操盤手,必然在行業內有一定的知名度,同時,管理平臺較高,能夠動用的渠道等資源往
往較為豐富。反之小企業的經理人或一般企業的普通職業人,不僅不為人所知,而且所擁有的資源也遠不如大企業。你如果是姜太公釣魚,上鉤者必然多也。如果是普通的隱士,老死一生也許沒人理睬。
3、愿意接受你的老板或投資方,F在的老板們盡管思維意識有了較大的進步,但也不是所有的老板都接受了這種觀念。俗語說知易行難。很多事情,真要老板或投資方去做,往往舉棋不定。
4、與投資方的默契。即使雙方有意愿,項目也按預定的計劃操作,但運營階段如果短期內見不到效益,雙方往往有一方就會產生動搖,而動搖的一方往往是老板。因為老板畢竟是項目的投資人,在資金上承擔主要的風險。這時,如果老板與操盤手缺乏溝通,對項目失去信心,雙方之間的合作離終止也就不遠了。多數樹倒猢猻散的例子都經歷了老板與操盤手之間相見恨晚到相處太難到分崩離析的過程。
5、選擇中小企業。一般而言,行業里面大企業的老板一般不會從外面選擇操盤手馬上給分紅或股份。最起碼要考察幾年。大企業的老板往往靠制度運作,對個人能力的依賴性并不強。因此,是否給經理人期權或干股,很大程度是靠老板本人的胸懷。而行業內的中小企業的老板,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說服,成功的可能性較大。當然,這也是筆者的觀察所得。也許不具備普遍性。
四、如何操作?
1.主觀意愿性。創業型打工千好萬好,自己覺得不好就等于零。首先自己要有這樣的意愿。其次才是可行性分析。有的人覺得一輩子打工安分守己朝九晚五不錯;有人覺得自主創業哪怕從零做起都可以。有人選擇邊打工邊創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也。
2.主動尋找項目;有了主觀意愿,并不保證能如愿以償。尋找機會,時難時易。有時是機會主動找到你,但機會不上門,自己可以主動尋找項目。我認為在尋找機會與投資方或老板合作方面,借助獵頭或借助朋友是不錯的方式之一,借助行業媒體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也是方式之一。借助獵頭,是我的親身體會,我與很多的獵頭朋友都保持長年的聯系(注意獵頭思考問題都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然后才是朋友關系),很多企業的營銷操盤手的招聘,往往借助獵頭來物色。當然,也有通過朋友關系介紹的。至于通過報紙、網絡、人才市場,依筆者的觀察,大多層次不高,企業給出的待遇并不高,更別說想“創業型打工”啦。筆者自己,現在是不會去這種地方的。我的朋友有句格言:主動找工作,永遠找不到好工作!
五、“創業型打工”的合作方式
筆者這里談的是營銷人的“創業型打工”,至于技術人員或其他人員能否實現創業型打工,不是我討論的范圍。那么創業型打工,有什么樣的合作方式呢?其實何種方式沒有固定的規律,主要看自身的能力與動用的資源,因為這些因素決定你“議價”能力。筆者也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不過結合自己的體會,粗淺的談談:
1.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這是投資人或老板最“大氣”的合作方式,主要投資人只管出錢,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投資人關注的無非幾項關鍵財務指標,如現金流量、資產負債、利潤表等,而項目的運營則全部交于操盤手負責。這基于投資方對你的充分信任。但這種情況在國內的民營中小企業并不多見,我們見到的,是主要投資人,在日常的經營管理中給到操盤手權限大小不同而己。一般而言,老板(投資人)越信任你,放權的幅度也越大。
2.少投入或不投入:“創業型打工”,操盤手可以投入,或者不投入,到底是投入還是不投入,投入的多于少。也沒有固定的規律。主要看你與投資方如何“談”,以及取決于你的“議價能力”。理論上講,同樣的分紅指標或占有股份,不投入比投入好,投入少比投入多好。
3.干股、分紅、期權:與投資方進行項目合作,除正常的工資、獎金與提成外,預期的收益有三種,即利潤分紅、干股、與期權。分紅比較容易理解,個以為也是創業型打工最常見的利潤分配方式。但操作上,操盤手一定要明白與掌控好企業的財務報表。因為,“利潤”有時是財務的數字游戲,投資方如果想讓你少分點,利潤很容易被多“蒸發”點,因為在財務的利潤表上,固定成本與可變成本有時對操盤手來說是不透明的,比如原材料成本、采購成本、管理費用等。至于什么是干股與期權,筆者再這里不多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用網絡搜索相關資料。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