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中國是全球人口最稠密的國家而且其國內平均每人對漁產品的消費量亦頗高,另外自1960年代人工繁殖方法問世以來,中國水產養殖特別是白鰱、黑鰱及草魚等傳統內陸養殖的本土種鯉科魚類產量旋即迅速擴張,爰此,目前中國已是全球最大之水產養殖生產國。
盡管鯉科魚類產量已占國內淡水養殖產量的50%以上,中國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羅非魚生產國的地位,而這項外來種的熱帶非洲魚類也遍布了中國之溫帶地區。
中國最早于1958年自越南引進莫三比克羅非魚,而其養殖始自1960年代;不過正如同亞洲各國一般養殖,因羅非魚過早的性成熟及旺盛繁殖力衍生養殖密度過高等特性而失敗,因此在1978年引進尼羅羅非魚前,中國之羅非魚養殖系名存實亡。
1978年后,至少還有另外10次羅非魚引進的記錄,大部分都是尼羅羅非魚的異種以及歐利亞羅非魚及紅尼羅魚的雜交混種。1984年至2000年間羅非魚年產量平均以18%的比例攀升(圖1),2000年產量超過62萬公噸,幾乎占全球羅非魚產量的65%,然而羅非魚養殖仍落后于傳統的鯉科及鯛科魚類,僅位居中國最重要淡水養殖魚類的第六位。
產量
中國的羅非魚養殖都在東南沿海各省,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廣東省(25萬噸/年)及年產量約為10萬噸的福建及廣西省,此外海南及山東兩省亦是主要的羅非魚生產地。如大部分偏北的省分一般,山東及遼寧兩省之羅非魚成長期因季節溫度變化影響而縮短至4.5個月,而一般從稍大的魚苗開始養殖約需兩年的期間,在南部的熱帶及亞熱帶省分,達可上市體型的魚僅需養殖一年。
山東省
緯度介于北緯34度至38度間之山東省,羅非魚養殖于平均氣溫只有13.6℃的黃河流域低洼地區,該地羅非魚的成長季節為平均氣溫為21.7℃的5月到9月。在過去15至20年間山東省羅非魚養殖由魚?的混養發展到箱網或水槽的單養及利用發電站殘余熱能的貯水槽養殖系統。魚苗的供應大都來自有供應溫熱水源過冬設備的大規模孵化場及魚苗繁殖場,或由南部運送過來,一個孵化場每年可生產500百萬尾魚苗。
山東省羅非魚養殖形式傾向于小型化,平均小于0.5公頃,養殖戶每年大約可收成人民幣4萬元(折合美金4,800元),而羅非魚通常與中國鯉及鯉魚混養在同一個魚?中,此外幾乎所有的養殖羅非魚都由養殖戶直接或由魚販批發銷售至當地市場消費。
廣東省
緯度介于北緯20度至25度亞熱帶地區的廣東省,因年均溫為23℃,成為主要的羅非魚生產省分,每年的成長季節為接近最適羅非魚成長的平均氣溫達27.2℃的5月到12月。
主要的養殖方式為平均超過5,000平方公里的泥池放養,而且通常與家畜如鴨、豬或蔬菜產品等混養,此外與中國鯉科魚類混養亦是常見的養殖型態。
養殖場平均面積均超過3公頃,平均養殖收入超過人民幣12.7萬元(折合美金15.3千元),魚市場交易完全由魚販主導。在南部省分有些使用當地飼料并采用半集約至集約單養式養殖系統,養殖至上市體型大約為800公克的羅非魚以用來供應外銷市場。
混種羅非魚
較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特別是較溫暖的南部地區,大部分養殖之羅非魚都是尼羅羅非魚雌魚與較耐寒的歐利亞羅非雄魚之混種,雖然中國聲稱所有養殖羅非魚都是尼羅羅非魚,但聯合國農糧組織卻認為事實上應該有60至70%的羅非魚是混種羅非魚,這種情形的最可能原因應是這種混種羅非魚能產生較高比例的雄魚以解決過早的性成熟及避免成長期中發生生殖的情形。
雖然中國所采用的這個雜交混種方法并不是對羅非魚性別控制最有效率且也未被其它地區廣泛地采用,但其它如在養殖上使用荷爾蒙阻力使得其它荷爾蒙性別轉變的方案幾乎不可行。
混種羅非魚亦在臺灣廣泛養殖,其主要原因為其比單養雌、雄性尼羅羅非魚產量較高,因此可理解混種羅非魚在南部較受重視之原因并不在于其耐寒性。
未來愿景
盡管羅非魚產量已遠高于其它國家,但中國平均每人分配的羅非魚產量與消費量比率仍處相對低水準,因此未來因當地需求而引伸產量的擴張確有著相當大的想象空間。這種產量的擴張需更多的本土魚苗生產,而此可藉由改良品種并使用更集約的養殖系統以減少對少數大型孵化場的依賴,例如年產量6萬噸的海南省之羅非魚苗供應來源似乎未超過5個主要的孵化場。
雖然未來羅非魚產量的擴充將以供應產地市場為主,但仍可望增加加工處理的數量以供應產地及國內市場。盡管出口市場有限及加工品國際價格相對較低且看似不會回升,但是中國仍有很旺盛的魚頭、魚皮及內臟等副產品加工市場需求,可增加加工作業的收益。
針對加工及出口市場的羅非魚養殖方式,可能需采用更集約的漁池或箱網單養型態,特別是在北部地區,周期性產量可能無法擴張至滿足出口市場整年的需求,同理,亞洲雖仍存在像日本這樣的新市場,但中國的生產成本也不太可能一直維持低水準,以滿足亞洲其它熱帶國家。
結論
中國羅非魚的產量正處于強而有力的擴張時期,而且看起來還在持續中。據聯合國農糧組織統計資料指出,中國已是全球主要的羅非魚生產國,以往由于當地市場旺盛的需求,使世界之羅非魚貿易并未受到很大的影響,但未來集約式養殖型態造成產量的擴增及依循危害分析與重要管制點(HACCP)準則改良的加工處理流程將可能徹底地改變這種現象。[2003-12-30]
采集:龐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