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中山商報報道 去年11月,美國商務部公布了對冷凍及罐裝暖水蝦反傾銷案中國涉案企業的終裁,中國蝦業遭遇了反傾銷的冬天。當時,中山市經營對蝦出口業務的兩大龍頭“中聯水產”和“中山新洋水產”分別被判征收高額反傾銷稅率。事隔半年多,他們是否已經找到了新的春天?單律師費就花幾十萬美元上訴還是放棄公正?
“我們仍在繼續上訴,只要自己有信心,律師有信心,就會有希望!敝新撍a(中山)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東說。早在2002年底,中聯水產已經隱約嗅到了美國可能對中國出口蝦采取措施的危險信號,他們專門成立了反傾銷小組,開始到美國咨詢律師,向中美有關協會、聯盟了解情況并積極準備應訴,但是兩年的努力換來的仍然是敗訴。
這兩年,中聯水產光應對這次反傾銷的律師費就達幾十萬美元,初期的律師費用達到21萬至32萬美元,新請的律師也要重新付律師費。而這場官司還要打多久,他們心里也沒有底。
中聯水產為什么要付出這么高的代價應對反傾銷?除了美國是進口蝦的大市場,另外一點是覺得裁決結果不公平。陳東說,美國的調查和裁決是很武斷的,因為中聯水產的財務報表是很規范的,蝦的成本資料做得真實,價格是經得起檢查的,而美國選擇的第三國同類產品出口價格作比較則不能真實地反映中國市場的情況。中聯自信如果美國能夠公平公正地進行調查,自己就有希望勝訴。
和中聯水產不同,中山新洋水產放棄了上訴的權利!拔覀兿霊V,但應訴過程很復雜而且波折大。想要應訴就要先交40萬美元,這還不保證能打贏。另外應訴的時間跨度不確定,會拖多久我們心里也沒底!敝猩叫卵笏a食品有限公司經理吳錦添說,“對美國的反傾銷具體怎么操作,我們也不清楚,不懂得這場官司應該怎么打,更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贏。在這種迷惘的情況下,我們也不放心把官司交給美國律師去打!
生產能力只啟用計劃中的1/3 出路:開拓新市場尋出路
去年美國對兩家企業所裁定的高反傾銷稅率,等于向兩家企業關上了出口美國的大門!艾F在雖是產蝦的旺季,但我們沒有一點出口優勢,我們出口美國要付接近100%的稅!敝猩叫卵髤清\添表示。
吳錦添介紹說,中山新洋2003年投產后,目標定位主要是針對美國市場,不料遭到這樣的變故。這種情形對中山新洋打擊不小。吳錦添說,目前公司的生產能力只啟用了計劃中的1/3,現在的直接深加工出口主要是面向日本和加拿大。另外的出路就是利用其他國家,比如借助泰國等東南亞國家轉口到美國市場,但這種轉口,“現在美國也查得很嚴”。還有一條出路就是開拓歐盟市場。目前歐盟已經對中國部分動物源性食品打開大門,其中包括蝦類,但前提是取得歐盟的許可,他們已經在向有關部門申請!艾F在中國水產品出口,競爭力不是問題,出路才是問題。”
中聯水產的出路要比新洋水產寬得多。作為中山“唯一的符合歐盟衛生標準、取得出口許可的企業”,逐步解禁的歐盟是新的希望,“我們已經有這個出口計劃,正在跟客戶洽談!敝新撍a陳東告訴記者。他們其他的出口市場還有日本、加拿大;美國的市場也沒有完全放棄,“目前我們加強開發新產品,也向美國出口其他品種的水產品。”陳總表示,今年的生產計劃是6至7千噸,不會比去年少。
食品安全準入門檻不斷提高 出路:探索新的生產模式
反傾銷是蝦業遭遇的壁壘之一,而貿易中的綠色壁壘也在影響著中國水產的出口。近年來,國際市場的食品安全準入門檻不斷提高,歐盟、日本等國對食品的安全要求也越來越高。
“在國內,蝦農的用藥問題還需要進一步控制。否則,出口的蝦就有可能因為某項化學物質,如青霉素超標而面臨銷毀的風險。”中山新洋吳錦添說,“我們企業很難管理蝦農的用藥,國家能夠規范蝦農的管理就好了。”
中聯水產在應對綠色壁壘這方面早有打算。他們計劃改變以往收購的模式,逐步建立自己的養蝦基地,以形成養殖、生產、出口一條龍,減少收購量;這樣就能從源頭上把好質量關,能夠從容達到國際市場的安全標準。
這種一條龍的基地模式也有利于應對反傾銷調查。陳東說:“自己養蝦,在應對反傾銷調查的時候就能夠提供可信度高的價格、成本依據;而如果是收購來的蝦,就要采取第三國的價格做參考依據,自己就處于一個被動的位置。”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