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解放日報資訊:

水產是一個古老的產業,湯期慶(EMBA96級學員)幽默地說,到了水產集團才發現,“抓魚”已經不是簡單的民以食為天,而是玩國際游戲規則。全世界的資源早已瓜分完畢,國家和國家之上有很多國際組織,負責制定游戲規則和設置門檻,晚到者只能通過租賃方式進入門檻。在中歐所學的知識,有一個觀點給他印象很深,即經濟是跨國界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資源的份額拿到手以后,經濟發展就是可持續的,如果資源拿不到手,就得跟在人家后面。
用學過的經濟管理理論知識看問題,湯期慶認為,現在中國也好、上海也好,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調結構,調結構是可持續發展的一把鑰匙。我們不能用政治霸權主義去搶資源,內部要保持長久健康的經濟發展,必須從調結構入手。機場安檢或報關的窗口有10個,旅客排10條隊和1條隊,后者的效率更高,更公平,每個人等候的時間均等,因為合理地配置了供需資源。這也是在中歐學過的案例,現在國內很多機場已經采用了排一條隊的方法,湯期慶相信,調結構雖然最難,但隨著大家對合理結構優勢的認識,會自然而然地轉過彎來。
如果現在把注意力放在研究怎么繼續擴大出口,這條路很難走的,國外和我們做生意的人也是中國人,我們研究的方法他們也吃透了,人家早把門關死了。調結構的方向是內需拉動,要研究內需到底在哪里。我們現在的對內需的認識,很大程度上停留在“抓魚吃”的簡單層面。需求有六個層次,不僅有溫飽,還有精神需求,有安全的需求。老百姓買股票投資房產,就是基于安全需求,不買似乎沒有虧,其實不然,社會資產的總量增加了,我不增加就是縮水了,所以我必須跟著大家哄,爭取不縮水。資產安全是當前老百姓的主要需求,還沒有達到享樂型需求的階段。現在最大的民生需求是教育,教育服務還遠遠滿足不了需求。湯期慶覺得通信產業對需求研究做得比較好,現在3G的天線布滿了上海,每個人都有手機,一家三口不止三個手機,對不同功能需要兩個手機,研究需求研究好了,產業就上去了,就有這么多利潤。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