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晚報資訊:
同樣是一斤白蕉海鱸,從魚塘里撈上來只能賣10元左右,但經過深加工制成魚干后,雖然重量減輕了,但附加值卻增長了5元左右。記者近日采訪時了解到,該區水產品產業的鏈條已基本完善,目前,已有三四家企業從事水產品深加工,不僅解決了部分養殖戶的銷路問題,還使水產品的附加值大大提升。
每天加工五千多條
日前,記者來到位于白藤湖水產批發市場的澳利海產品有限公司,該公司負責人曹家杰對記者說,公司以生產白蕉海鱸魚干和南美白對蝦干為主,通過使用專利風干技術,一天可加工5000多條白蕉海鱸,重量在1.5萬斤左右,而南美白對蝦也有一千斤上下。自今年7月上市以來,目前,該產品已打入我市和中山市的多家超市。
每斤魚可增值5元錢
拿著有漂亮外包裝的魚干和蝦干,斗門區農業局綜合股股長林錫衛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照每3斤鮮魚可制成1斤魚干來算,3斤魚的成本約為30元,而1斤魚干的銷售價格在45元以上,這么算下來,每斤魚的附加值足有5元之多,而一斤南美白對蝦制成蝦干后,也有相同數額的附加值。
制成魚干增加銷路
據悉,斗門是白蕉海鱸和南美白對蝦的重要產地。早些年,沒有水產品深加工企業,養殖戶只得把魚蝦賣給經銷商,沒有定價主動權。特別在豐收季節,經銷商不斷壓價,有時甚至低于成本價銷售。另外,由于23斤重的海鱸超過家庭客戶需要,又低于酒樓需要,銷售起來很難。通過簽訂合同,設定最低收購價,既保證養殖戶不會虧,又解決了這部分魚的銷售難題。
錯位競爭有序發展
林錫衛說,水產品深加工企業陸續入駐斗門,可大大保障養殖戶的利益,同時,將水產品的附加值提升上去,對地方稅收也可做出積極貢獻。林錫衛介紹說,目前,斗門區還有海源、廣達等企業從事水產品深加工,海源公司雖然也生產白蕉海鱸魚干,但采用的是日曬技術,與澳利公司的風干技術有所區別,而廣達公司則以冰凍水產品為主,這些企業彼此之間錯位競爭、有序發展,對于斗門區的水產養殖業有著重要意義。
評論列表 | ||||
|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經營管理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