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北京日報資訊:從今年起,北京市將在各大水產基地安裝水體循環凈化設備,推廣凈水養魚。沒有土腥味兒、肉質更鮮美、也更安全的凈水魚將逐步端上廣大市民的餐桌。
昨天,記者來到位于通州的某水產企業,這里已經首批安裝了水體循環凈化設備。生態凈化養殖車間里,數十個12立方米大小的養魚池清澈見底,成群的羅非魚在水中自在游弋。
羅非魚,市民的“菜籃子”里常見。不過頗令人納悶的是,這兒的羅非“膚色”有點特別。“普通羅非是深黑色的,我們這兒的羅非,您瞧,都是淺色的,甚至有點發白。”企業負責人現場做起了講解。至于為什么發白?他半開起了玩笑,“這是我們拿清水漂白的!”
玩笑歸玩笑,和普通在池塘里養殖的羅非魚不同,這兒的羅非魚享受的水環境確實“非一般”:雖說是循環用水,但經過層層過濾、化學反應和紫外線消毒等凈化手段,魚的糞便、水體雜質、懸浮物以及有害成分絕大多數被清除,最后流進每個養魚池里的水竟然都清澈得跟自來水一般。記者拿手撩起一點,湊近一聞,沒有一點兒腥味!
不光水好,羅非魚吃的也不錯,“紅蟲,純天然食品。”這位負責人說,通過“凈水加天然餌料”的方式飼養出來的魚,一方面沒有池塘養魚的那種土腥味兒,另一方面魚的肉質更鮮美,藥物殘留和其他有害物質含量也更低。
不過,這還不是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循環用水免去了換水的環節,一年一畝魚池可節約1000多噸水。并且水質好了,養殖能力也提高了,現在1立方米凈水1年能養300公斤魚,3立方米就相當于普通魚塘1畝的產量!”這位負責人說,用凈水養魚既省水,又省地兒,公司利用這套技術將走集約化養殖的路子。目前,羅非、匙吻鱘等四五種凈水魚已經在批量生產,預計“十一”前后可大規模上市。
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殷守仁介紹,目前本市已經有六家大型的水產養殖基地安裝了水體循環凈化設備,開始高密度的凈水養殖。明年,本市將拿出1500萬元專項資金,幫助順義、通州等區縣的水產養殖企業和養殖農戶安裝凈水設備,改善魚塘基礎設施,讓更多的市民吃上安全、美味的淡水魚。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