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2002年09月19日 星期四 ) 中華鱘、達氏鱘、史氏鱘、匙吻鱘、俄羅斯鱘等12個鱘鰉魚種和5種雜交鱘魚,在宜昌市天峽鱘業有限公司養殖基地接受了來自國內水產界知名專家的檢閱。9月16日,由湖北省科技廳、湖北省水產辦公室組織的鑒定驗收組,對宜昌市天峽鱘業公司主持的“鱘魚人工繁殖及產業化集約養殖技術研究”進行鑒定后,不僅認定這項技術成果達到國內外先進水平,同時認定宜昌成為全國最大的鱘魚基地。
鱘魚最早生活在2.5億年前,比恐龍時代早約1億年,有“活化石”之稱。全世界現存鱘魚27種,世界瀕危動物貿易公約組織將其列為保護物種。分布在我國的鱘魚有8種,其中長江水系的中華鱘、達氏鱘和白鱘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天峽鱘業有限公司在當陽、遠安、宜都等縣市興建鱘魚馴養繁殖基地7處,擁有網箱12000平方米,工廠化流水水泥池12000平方米,精養池塘10公頃。目前已馴養鱘魚親魚及后備親魚3.5萬尾,總重150噸。
據專家們鑒定,天峽鱘業公司由受精卵培育、經人工養殖10年的匙吻鱘性腺完全成熟,2001年首次產卵成功,并突破“親鱘活體取卵手術康復技術”,在國內尚屬首次,今年再次產卵,打破了雌鱘魚產卵一定要3至5年間隔周期的傳統結論,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鱘魚養殖委員會主席、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所研究員莊平博士說,該項目總體上居國內外同類技術的先進水平,匙吻鱘全人工繁殖技術等達國際領先水平。課題所取得的成果對實現我國鱘魚產業化、促進規模養殖、良種選育和積極的繁殖保護措施,具有深遠影響。
采集: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