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2003年09月02日新聞)記者從8月中旬在南通召開的江蘇省紫菜協會第一屆常務理事會第一次會議上獲悉,從2004年開始,江蘇省將對全省紫菜生產實行計劃限產。這些限產措施主要包括限定干紫菜加工截止時間、控制全省養殖面積和一次加工機組總量;建立全省統一的紫菜交易市場和交易規則,出臺干紫菜最低成交價;要求所有國內外紫菜采購商一律進入規范化的紫菜交易市場進行交易;所有省內紫菜加工企業生產的干紫菜必須進入本省建立的紫菜交易市場進行交易。這是江蘇省紫菜協會成立,開始實行行業自律以來,推出的第一項重大決策。
江蘇省紫菜業發展已有30年歷史,至目前止,全省紫菜養殖面積已達12萬畝,擁有加工企業200多家,一次加工機組近300臺套,二次加工機組40條生產線,可年產干紫菜17億張,產值達7億元,成為海洋漁業的支柱產業。但是,去年以來,在銷售市場未能進一步拓展的情況下,該省紫菜養殖、加工出現過熱過快局面。近兩年時間,全省一次加工干紫菜每年以4.5億張的驚人速度增長,已造成產品積壓、價格下降、無序競爭的狀態。據了解,今年至5月底,全省未能銷出的干紫菜庫存量高達4.8億張,占干紫菜加工總量的22.2%,超過了今年干紫菜加工總的增產量。各企業為了將庫存的干紫菜盡快銷售出去,相互壓級壓價,使干紫菜售價只相當于加工的成本費用,全省紫菜業面臨致命打擊。為了切實保護紫菜養殖、加工從業者的利益,改變目前的混亂局勢,變無序發展為有序經營,省紫菜協會果斷決策,對明年全省紫菜業實行限產。
同時,根據江蘇省紫菜產業化發展進展,與會常務理事還一致認為建立全省統一規范的紫菜交易市場時機已經成熟,決定在總結連云港雅瑪珂紫菜交易市場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江蘇實際,年內制定出全省統一規范的紫菜交易市場規則,開展紫菜質檢人員的培訓,按照目前紫菜生產布局,結合地方的積極性,重點抓好如東、海安兩地交易市場的建設,積極做好買賣雙方會員的宣傳和發展工作,確保明年交易市場正式運作。
應邀參加江蘇省紫菜協會常務理事會的商務部有關官員指出,江蘇要做大做強紫菜產業,就必須加強行業自律,并在此基礎上搞好紫菜加工產品的研發和產業鏈的延伸增值,進一步拓展國內外市場。紫菜是綠色健康食品,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的要求也越來越迫切。我國有13億人口,是世界上消費大國,市場潛力很大,要根據我國國情和不同地區人們的口味,優選加工工藝,開發出適合不同消費人群的新產品,以逐步改變目前加工產品品種單一、消費群體單一的狀況,把國內市場空間做大。
采集: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