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1.飼料蛋白質對水產動物免疫機能的影響 蛋白質與魚蝦機體免疫水平有密切關系。蛋白質是魚蝦生命生存的重要物質,是構成機體的細胞。組織、器官的營養物質。魚類正常生長需要飼料中有數量足夠、容易消化吸收、而且各種氨基酸配比適宜的蛋白質。魚類攝取蛋白質不足時,生長緩慢,機體免疫力下降,組織更新緩慢,創傷愈合力差,易患病。蛋白質過多,消化不了而排出體外,降低蛋白質的消化率,也易引起腸道疾病。 研究表明,蛋白質水平和必需氨基酸指數(EAAI)對異育銀鯽免疫力有顯著的影響,蛋白質水平在28%左右時,異育銀鯽免疫力最強;蛋白質水平進一步提高至28%以上時,雖然仍保持較高的相對生長率,但免疫力和蛋白質效率顯著下降;蛋白質水平太低不僅導致生長速度太慢,也使魚體免疫力下降。在相對適宜的蛋白質水平條件下,氨基酸全面平衡不僅使魚獲得較快的生長速度,而且免疫力也有所增強。
2.飼料脂肪對水產動物免疫機能的影響 飼料中脂肪尤其是必需脂肪酸是恒溫動物免疫反應的重要調節因子。日糧中添加必需脂肪酸可以提高動物機體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可以增強細胞因子的產生以及對有絲分裂原刺激的淋巴細胞增殖反應產生影響,而且可以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同樣Blazer(1991)報道,含有不同油脂的飼料,可影響斑點叉尾(魚回)巨噬細胞的殺菌活性,而且殺菌活性與飼料中長鏈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呈正相關。任澤林等(2000)在半純化飼料中分別加入3%新鮮魚油(POV1.28meq/kg)和POV分別為59.28、118.79和189.37 meq/kg的氧化魚油,投喂體重100g 左右2齡鯉魚種,結果表明,氧化魚油可導致鯉白細胞各噬活性增強,說明鯉魚非特異性的細胞免疫應答水平提高。巨噬細胞集合體(Macrophage aggregates,Mass)是色素巨噬細胞的主要聚集場所,主要存在于魚的脾臟、腎臟以及肝臟。它對于水產動物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同時還可以清除體內或體外的有毒有害物質。 Montero等(1999)報道,多不飽和脂肪酸可以增加幼年烏頰魚類脾臟的巨噬細胞聚合體,從而影響其免疫機能,但其作用機理目前尚不清楚。 3.飼料維生素對水產動物免疫機能的影響
3.l維生素C(VC) VC是動物生長和維持正常生理機能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大多數鳥類和哺乳動物能利用葡萄糖醛酸合成VC,但許多水產動物則不能合成,必須從食物中獲得。VC對水產動物的體液免疫和非特異性細胞免疫均具有一定的影響,因而在水產動物餌料中添加VC能夠增強其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和存活率。如在中國對蝦餌料中添加VC,能明顯降低其受副溶血弧菌感染的死亡率,并提高其耐缺氧能力,延長存活時間及提高存活率(王偉慶等,1996)。 但目前關于VC對水產動物免疫功能的影響及作用機制還處于研究和探索的階段。Schmidt(1997)報道, VC是動物正常免疫機能所必需的,但它并不是直接起作用,而是與一些抗氧化物質如VE和對機體有防御機能的金屬元素鐵、銅等的運輸有協同作用。 Verlhac( 1998)等發現高VC(3000mg/kg)含量的餌料能顯著提高虹鱒的溶菌酶活性。國外有關VC 與魚類免疫機制間關系的研究表明,在餌料中添加VC能夠明顯影響魚類補體的抗體依賴性溶血活動。 Haride等(1991)對大西洋鮭Salmo salar的研究也有類似的結果,大西洋鮭血清補體的溶血活性隨餌料VC含量的增加而明顯地增高。Ortuno(1999)等用高VC的餌料投喂金頭鯛,其呼吸爆炸作用與血清補體活力均呈現顯著提高。我國學者在青石斑動物營養與免疫魚的試驗中也證實了上述結果。秦啟偉等(2000)在冰凍餌料小雜魚中添加不同劑量的VC(每公斤餌料魚含量分別為 0,500,1000,1500和 2000 mg),連續投喂青石斑魚 Epinephelus awara20周后,發現其血清補體經典型溶解SRBC的能力隨餌料VC添加量的提高而顯著增強(P<0.01),與只投喂冰凍小雜魚的對照組相比,添加量為2000 mg/kg組魚的溶血活性提高1倍多,但VC對血清的殺菌活性卻沒有作用。VC對補體活性的影響可能與C1 的合成有關。當VC是正常生長需求量的100信時,能顯著提高血漿Clq的含量,而Clq是C1的一個組成成分,C1是激活經典補體途徑的第一個補體成分。對經典補體途徑的激活可能需要高劑量的VC,并需要長時間的添加(Velhac等,1996)。
3.2維生素E(VE) VE也是水產動物重要的營養物質,其主要功能為抗氧化,保護脂溶性細胞膜和不飽和脂肪酸不被氧化,飼料中適量添加,可以作為免疫增強物質,加強吞噬作用,強化吞噬細胞的生成。 Hardie等(1990)認為,不添加VE組的大西洋娃魚補體活力受到損害,死亡率顯著高于添加組,巨噬細胞吞噬細菌的能力下降。隨著飼料中VE水平的升高。虹群紅細胞對氫過氧化氫誘導溶血的抗性增強,紅細胞膜的穩定性亦增加;VE和其他細胞抗氧化劑的需要依賴于內源性和外源性游離自由基的產生以及細胞膜中可氧化脂肪的濃度,飼料中補充VE促進巨噬細胞的吞噬活力,增強虹蹲對細菌病原體的免疫力wise等,1993)。飼料中添加VE可以提高虹群魚抗Y.ruckeri抗體的產生,以及大比目魚巨噬細胞的活性(Pulsford,1995),但是不能影響大西洋鮭魚的體液抗體免疫反應,對免疫刺激和腎臟細菌性疾病無抵抗作用。Clerton(2001)等以合適量VE的飼料投喂虹鱒,可增強吞噬細胞的噬菌作用。適量補充VE還能顯著增強中國對蝦血清中酚氧化酶(PO)活力,提高對副溶血弧菌與溶藻弧菌的吞噬活力。
3.3維生素A 維生素A對維持水產動物免疫系統正常功能是必需的。最近研究表明,大西洋娃魚和虹群攝入VA能影響體液和細胞免疫功能。用缺乏VA的飼料飼喂虹鱒和大西洋娃,魚血清抗蛋白酶活力、腎臟白細胞游走活力和巨噬細胞吞噬能力降低。魚類的抗蛋白酶在中和細菌病原體產生的胞外蛋白酶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尤其是a2一巨球蛋白具有保護鮭科魚類免受A.Salmonicida細菌感染能力。飼料中高水平的VA能提高魚體淋巴細胞吞噬能力和血清溶菌酶及特異性補體活力,從而對水產動物免疫功能產生影響。
4.礦物質對水產動物免疫功能的影響 礦物質如鐵、硒、銅、鋅在恒溫動物的抗病力和免疫反應上相當重要。然而礦物質對魚類抗病力的研究相當少,鐵能增強河道鯰對致病菌的抵抗力。硒可強化大西洋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抗病力,硒能提高河道鯰的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活性和抗病力。Lim等(1997)在研究投喂缺鐵和補充鐵餌料的斑點叉尾(魚回)對叉尾(魚回)愛德華氏菌感染的反應時發現,投喂缺鐵飼料的魚對愛德華氏菌體外抗原腹膜巨噬細胞的趨化反應受到抑制,但在投喂補充鐵飼料的魚中,這種異常情況被扭轉過來,然而感染試驗結果表明,飼料鐵不能保護斑點叉尾(魚回)避免受叉尾(魚回)愛德華氏菌感染而引起的死亡。但是,投喂缺鐵飼料的魚,死亡出現時間較早。Lim等(2000)在河道鯰飼料中添加不同劑量的蛋氨酸鐵(0,30和300mg/kg),結果表明,鐵缺乏組日糧中總細胞數目、紅血球細胞數量以及血色素明顯的降低,并且在缺鐵組日糧中添加高劑量的VC反而使血色素更加明顯的降低;在外抗原愛德華氏菌刺激下,添加鐵的日糧組河道鯰巨噬細胞移植明顯增強。Berger等(1996)報道,鐵過量或者是缺乏對水產動物機體免疫系統都會產生影響,但Sealey等(1997)報道,缺鐵日糧對特異性抗體反應沒有影響。而飼料中其他礦物質(Mg、Mn、Zn、Co、Cu)含量較低但增加碘和氟的含量也可以顯著降低魚對細菌腎病(BKD)的感染。 綜上所述,飼料組成不僅能影響動物的營養,而且會影響動物的免疫、抗病能力。
但是目前關于水產動物營養與免疫因子之間相互作用的關系,以及作用機理尚不是十分清楚,因此必須加強研究水生動物體內的免疫因子和營養物質的轉移、吸收、利用、代謝的相互關系,為水產養殖提供有力的理論依據,促進水產業的發展。
采集:龐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