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新聞晚報資訊:

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但有的時候眼睛看到的并不一定就是準確的。秋風起,蟹腳癢,每年一到這個時候,大閘蟹格外受市民歡迎。上周,楊女士帶著全家人到銅川路水產市場附近的一家海鮮酒樓吃飯,自然也點了大閘蟹。經過店家的介紹和自己的目測,楊女士選了看上去至少有四兩半一只的大閘蟹,價格為每對一百元。上桌后,楊女士卻發現,大閘蟹嚴重“縮水”,每只應該不超過四兩。明明是自己挑的,為何會縮得那么厲害,楊女士百思不得其解。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原來奧秘就在這個養蟹的魚缸里——不少店家為了增大蟹的尺寸,將原本長方形的魚缸做成圓弧形,形成了凸透鏡效果,讓蟹全都“長了個兒”。
養蟹魚缸多為圓弧形
根據楊女士提供的線索,記者來到了銅川路水產批發市場。恰逢大閘蟹銷售旺季,每隔幾步就能碰上熱情攬客的蟹商推銷自家的蟹。在銅川路上的多家飯店門口,也都打出了“現買現吃大閘蟹”的廣告語。記者隨機走進了一家海鮮酒樓,這家海鮮酒樓原本就是賣水產的,如今門口的鋪位也對不堂吃的顧客開放。記者看到,在這家海鮮酒樓的門口,有一排玻璃魚缸,大閘蟹根據分量不同,被分在不同的缸內。
從正面來看,幾乎每只大閘蟹都很飽滿,有些還特別大。幫忙挑蟹的小工告訴記者,他們的蟹都是正宗陽澄湖大閘蟹,價格公道。記者走近這些玻璃缸,果然,所有的缸面都是圓弧形的,越靠近缸面的大閘蟹顯得越大。當記者質疑魚缸有放大效果時,這名小工顯得有些不耐煩,“我們這里都是用這種缸的,誰知道有沒有放大的效果,反正老板覺得這樣放好看就可以了。 ”
就在記者采訪期間,恰好有一家人來用餐,經過小工的介紹,他們選定120元一對的大閘蟹。記者看到,從缸外看似乎有半斤重的大閘蟹,被撈出后一下子縮小了,最多也就在四兩左右。
賣蟹者多用“放大”魚缸
記者沿著銅川路走了一圈,發現大部分賣蟹的蟹商及飯店所用的養蟹玻璃缸都是圓弧形的。有些為了吸引客源,更是打上了燈光,顯得里面的蟹個大、靈活。與其他水產不同的是,大閘蟹根據其產地、大小以及鮮活程度,價格差別很大。而各家蟹商所謂的蟹的分量,多數都是靠目測。
為此,記者聯系到了一位做蟹生意二十多年的吳先生。 “這大閘蟹,完完全全是被‘炒’出來的。以前上海人吃蟹和吃魚吃蝦一樣,很正常。菜場里到處都是,現在搞得像一種特殊產品,也成了許多人趁機斂財的高價商品”,吳先生說道。
吳先生告訴記者,如今的蟹市分為水產市場和飯店銷售兩種渠道。一般在水產市場內銷售的,小的都是按斤兩來賣,大一點的才會按只來賣。至于楊女士所遭遇的“放大”魚缸,如今已成了一種普遍的銷售手段。“除了這缸有貓膩,有些在菜場里賣的,放在綠色桶里的蟹,也會采用同樣手段”,吳先生說,“這種綠色桶上蓋的玻璃板,一般也有放大效果,不過只是吸引顧客而已。 ”
此外,吳先生還說,買蟹也分水貨和干貨。為什么許多蟹商喜歡將大閘蟹養在水里?就是為了多點 “水分”,這樣分量也相對重一點。至于干貨,就是用網袋裝的,這種“干貨蟹”很難缺斤少兩,價格也高,商家也不愿意還價。
短上幾十克是“潛規則”
吳先生告訴記者,現在多數飯店內的大閘蟹都是直接養在玻璃缸內的,按照重量不同,一般三兩半到四兩的公蟹加一只三兩半的母蟹,價格在60元至80元;四兩半左右的公蟹加一只四兩的母蟹價格則要100元至120元;更大的話,價格就更高。雖說飯店定價是這樣定的,但這些蟹也并非都經過嚴格的稱重,上下相差幾十克成了業內的“潛規則”。
“有許多飯店自報的重量與實際的要相差半兩”,吳先生為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在市場上,上下差半兩的大閘蟹,價格相差三分之一。對于一桌客人來說,一頓蟹宴的價格至少相差幾百元。但由于顧客很少會對蟹的實際分量進行重新稱重,而且上桌的蟹都已經蒸熟,讓人難以判斷其真實重量。這些原因,最終造成大閘蟹上桌后“縮水”。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