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到目前為止,確實缺乏殺滅錨頭鳋成蟲的藥物。但不管是鯉錨頭鳋(Lernaea cyprinacea)還是草魚錨頭鳋(Lernaea ctenopharyngondontis),它們的防治方法應該是類似的,而且與寄生在鰱、鳙魚身上的多態錨頭鳋的防治方法也應該是類似的。實驗證明,錨頭鳋的卵(囊)和成蟲很難用藥物殺滅。如何判斷蟲體是否成熟呢?肉眼能很容易觀察到的魚體身上的錨頭鳋一般都是成蟲,卵囊掛在蟲體的兩側,也容易用肉眼看到。以前認為,充分成熟的成蟲一般不用治療,特別大魚(15厘米以上)感染時,這是因為:一是只要數量不多,危害不會很大;二是成蟲(特別是掛卵囊的成蟲)壽命一般較短,危害不會持久;三是成蟲很難被殺滅,如果藥物用量過大,就會傷害魚體,影響魚類攝食和生長,甚至污染水體。因此,筆者也認為成蟲的數量如果不是很大,又寄生在大魚上,不必專門下藥去殺滅。
但研究表明,錨頭鳋的幼蟲是可以被殺滅的,而且有必要進行殺滅,因為它的潛在威脅比成蟲要大,有可能形成暴發性寄生蟲病。什么時候進行幼蟲的殺滅呢?
一般來說,錨頭鳋一年內有兩個流行季節,一個是在5—6月,一個是在9—10月。但這是普遍而言,對某個漁場來說,最好調查清楚它更確切的流行季節,這樣就可以在流行季節的開始階段(比如說上述流行季節的5月初和9月初),進行2~3次藥物殺滅,就可以防治錨頭鳋病,而不必等到蟲體發育完全后再亡羊補牢。殺滅錨頭鳋的藥物主要是敵百蟲和高錳酸鉀,據試驗結果,敵百蟲的效果更好些。這里一定要清楚,進行這些藥物防治的目的是殺滅在水中和剛寄生到魚體身上的幼蟲,而不是殺滅成蟲,因此,不能根據施藥后成蟲是不是從魚體上掉下來判斷效果,而要看整個流行季節的發病情況,或進行對照試驗來觀察效果。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王桂堂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