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媒體昨天報道的《珠海漁女被“醬”色海水包圍 沙灘染成褐色》一事有了最新進展。昨日,通過出海取樣和精確檢測,廣東省海洋與漁業環境檢測中心的專家初步認定:珠海海域海水變色原是赤潮現象,并提醒市民在赤潮期間少接觸海水。
26日中午到下午,珠海香爐灣一帶海域的海水離奇變成醬色,令眾多市民驚嘆不已。接到市民報料后,市海洋與漁業局當天立即把情況向市委市政府和省海洋與漁業局作了匯報。從昨天下午開始,省市有關專家已出海取得變色海水樣本,并連夜對其進行檢測分析。
參與取樣檢測工作的廣東省海洋與漁業環境檢測中心的專家謝學東說,初步判斷珠海海域海水變色就是赤潮現象的一種。此前有人懷疑并非是赤潮,因為當時海水沒有呈現出很紅的顏色,而是顯得更偏黑一些。對此,謝學東解釋說,赤潮不僅僅是紅色,根據生物種類和數量的不同,有時海水也會呈現出黃、綠、褐色等不同顏色。
“這次的赤潮呈褐色,是因為藻類主要是旋溝藻”。謝學東說,根據他們的觀測,前日赤潮的面積在10平方公里左右。昨日,赤潮已轉移到了距漁女兩海里左右的海域,仍有一定面積。
據介紹,赤潮的形成有多種原因,工業污水、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讓海水水體變富營養化,氣候、溫度適宜藻類生長,水流、水團讓藻類聚集,以及微量元素刺激藻類的生長等,都是形成赤潮的因素!俺3J嵌喾N因素混合在一起,我們正在進一步研究和分析!敝x學東說,由于赤潮藻類對皮膚具有較強的刺激作用,且水中含有大量細菌,提醒游客在赤潮爆發期間應該少接觸海水。
記者了解到,赤潮覆蓋的水面水中溶氧量減低,赤潮生物死亡后會產生水溶性毒素令水質發臭,并導致用網箱養殖的魚蝦等因缺氧死亡;但在天然水域,對海洋生物不會有太大影響。發生在珠海市海域的赤潮昨天爆發在天然水域,雖然面積較大,但水域內并沒有養殖區,所以影響不會很大。盡管如此,但市海洋與漁業局已通知各相關部門做好防范工作,并表示會進一步跟蹤監測此次赤潮的相關情況。
相關新聞
澳門黑沙海灘出現紅潮
澳門黑沙海灘近日出現紅潮。澳門媒體昨天報道說,港務局26日在海灘懸掛“不宜游泳”黃旗,救生員還不時勸諭泳客不要進行水上活動;港務局還表示將密切監察紅潮走向。
26日重陽節是澳門公眾假期,雖然不是游泳旺季,但仍有不少居民及游客到黑沙海灘踏浪。出現紅潮后,有部分游客不聽勸諭,下水游泳。
據悉,上周六開始,澳門港務局發現黑沙海灘對面海域有褐色漂浮物呈現,懷疑為紅潮蜉蝣生物,于是派員監察澳門附近海面情況。至25日,紅潮范圍擴大,并隨海浪沖上海灘,救生員當即透過廣播通知泳客盡快上岸。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