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南方農村報資訊:備受業界關注的我國輸美對蝦反傾銷案“日落復審”應訴情況有了新消息。近日,一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至今為止,我國還沒有相關企業表示愿意出錢參與應訴,這意味著我國對蝦出口企業已經放棄應訴。
據了解,美國于2005年1月26日正式對我國對蝦征收反傾銷稅,該案第一個五年“日落復審”提前半年(即2009年7月26日)啟動復審程序。中國水產流通加工協會也于今年6月底在廣州召開了“我國輸美對蝦反傾銷‘日落復審’應對磋商會”,探索應對辦法。
但事情的進展卻并不如人意。知情人士向南方農村報記者透露,有關單位在啟動復審后的幾個月準備時間中,召集了國內對蝦加工出口行業的60余家企業,其中包括2004年反傾銷案中被調查的44家企業,希望企業積極參與應訴,但至今為止,還沒有企業響應。
該人士稱,企業應訴不積極的原因是顧慮較多:一是費用的分擔方式,據介紹,應訴的估計費用為50萬美元,這筆錢該怎么出,是按照企業規模的大小決定出資比例還是平均分攤,企業有疑慮;二是擔心出錢應訴了沒效果,或者有一定效果,實際意義也不大,如反傾銷稅率從30%降到20%,對企業來說,結果都一樣,還是沒有競爭力。
“從時間上看,即使還有企業現在表示希望參與應訴,卻已經來不及了,理論上說,我國企業已經放棄應訴了。”
與我國企業消極應對“日落復審”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泰國、印度作為對蝦主產國,卻在此次應訴中表現出較高的積極性。該人士表示,如果泰國、印度申訴成功,他們的反傾銷稅率降低到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將對我國的對蝦輸美帶來更大影響:與他們相比,我國對蝦在美國市場競爭力被削弱,市場份額將繼續萎縮;另外,中國企業對應訴的消極態度,給了美國在制定其它品種的貿易壁壘時一個不好的信號,如羅非魚。
“當然,泰國、印度如果申訴成功,也可能會拉低我國的出口稅率。“該人士補充說,“但問題是,從30%降到20%,又有什么實際意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