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尼羅羅非魚,原產于非洲尼羅河水系,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向世界各地推薦養殖的優良品種。于1987年引入昌平。
尼羅羅非魚,肉味鮮美,肉質細嫩,無毛刺,深受人們喜愛。據化驗分析,其出肉率、體內蛋白含量高于本市其它傳統養殖品種。尤其是肉質中所含人體必需氨基酸總量比其它魚類高出數倍,所含氨基酸的品種多達十余種。營養價值極其豐富,具有健腦、強體、利尿、滋陰益腎等功效。尼羅羅非魚具有食性廣,耐低氧,抗病力強,生長快,易管理等特點。一般農戶均可養殖,從放種到養成商品魚僅用120天左右的時間。北京地區一般在每年5月上旬種,9月下旬捕撈。畝產800-1200千克,個體規格500-800克,畝效益在1500-2000元之間。尼羅羅非魚不但產量高,效益好,而且也是市民休閑度假垂釣的一個好品種,上鉤率極高,深受垂釣愛好者的歡迎。
自尼羅羅非魚落戶昌平以來,養殖面積逐年上升,目前養殖面積穩定在3500畝左右,每年的羅非魚捕撈量在400萬千克上下。由于養殖經濟效益明顯高于其它品種,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歡迎,并成為養殖者的首選品種。為此,區水產公司每年都生產10多萬千克魚種,生產者每年都提前訂購,爭相養殖尼羅羅非魚。
采集:龐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