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鏈球菌是元兇,違反自然規律養殖釀惡果
羅非魚出口大省廣東不少地方的羅非魚病了,羅非魚養殖戶損失慘重。“羅非魚疾病暴發流行了幾個月,目前已得到控制。”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有關負責人在“羅非魚鏈球菌流行風險分析與對策研討會”上表示,羅非魚疾病的暴發流行病不是一個偶然現象,是長期違反自然規律的養殖行為的必然結果。專家同時呼吁加強疫苗研發與應用,提醒養殖戶切忌濫用藥物。
據統計,從今年7月到10月上旬,僅肇慶、湛江、茂名三個羅非魚主產區因鏈球菌病造成死亡羅非魚1萬多噸,直接經濟損失達6000萬元。專家分析,無乳鏈球菌是此次羅非魚病爆發的最主要原因,持續的高溫少雨天氣、養殖密度過高、養殖環境惡化則加重了其流行與危害程度。去年以來的金融風暴致羅非魚價格低迷,為了降低成本,不斷提高養殖密度,養殖品種質量下降,加上多種立體養殖,也加劇了養殖環境的惡化及病菌的滋生、傳播。
針對羅非魚病的治療工作,專家們提醒養殖戶切忌為了減少成本或追求治療速度而盲目用藥、隨意用藥,否則不僅治不好病,還可能導致二次感染,惡化養殖環境,造成更大的損失。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病害動態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