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無錫日報資訊:昨日,江蘇省宜興市新建鎮的老儲看著50多畝的“蟹池”樂開了顏:再過一周就將批量上市,按照如今至少2500元的畝效益計算,他將有12萬多元進賬。像老儲這樣規模養殖特種水產品的農戶,如今不在少數。市農林局人士介紹,特種水產品養殖面積,約占水產總面積的70%以上。特種水產品面積的“擴張”,一批水產品牌的涌出,讓我市水產養殖產值在總面積“縮水”的前提下不斷攀升,高效漁業的道路越走越寬敞。根據治太保源的“6699”行動,沿湖岸1公里核心保護區內的傳統養殖場全面取締,此舉意味著我市將直接減少2萬畝養殖面積。實際上遠不止,業內人士介紹,加上外蕩水面面積,2007年至今,無錫總共減少了3萬畝水產養殖面積。養殖面積雖減,水產品產值卻由20億元提高到23億元,其中特種水產品養殖占比增加成為關鍵因素。據悉,我市水產養殖總面積約33萬畝,螃蟹養殖面積就達17萬畝,加上青蝦、河豚、觀賞魚、珍珠等,特種水產品養殖面積約占總體面積的70%以上。
盡管宜興市水產養殖面積相對較小,只相當于周邊城市蘇州、常州的四分之一,但省級水產名牌的數量卻呈持平狀態。楊市珍珠、湖豐河蟹、甘露青魚等均已成為省級名牌。利用品牌效應,這些水產品還走上了產業化經營之路。“甘露青魚”通過培訓養殖戶抓科學生產、引進外來企業抓標準化加工、組織水產營銷協會抓市場的方法,把品牌效應化為市場份額,如今甘露青魚已全國知名。
除了“特種+品牌”戰略之外,我市高效漁業之路還注重養殖模式的創新與調整,不僅通過采取底層微孔曝光增氧技術等增加養殖量,還合理搭配養殖品種,通過投放“凈水魚”、種植水草、放養螺螄等模擬野生生態環境,改善池塘水質,提升水產品的質量。據統計,全市河蟹平均放養量從750只-800只/畝增加到900只-1200只/畝,增加幅度達到20%;養殖產量則從去年畝均產量60公斤增加到80公斤。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