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2005-6-22)“這么大的毛蚶都死了,經濟損失就達300萬元,現在海水養殖越來越難了。”昨天上午,定海區干鎮小蘆畈村富田養殖場的工作人員指著魚塘里密密麻麻的毛蚶“尸體”,心痛不已(見圖)。記者了解到,由于養殖水產品死亡,小蘆畈村另外一家養殖戶損失也在10萬元以上,而在干(石覽)鎮東升村,3家海水養殖戶損失在40萬元左右。
富田養殖場于2002年3月份開始投產,擁有養殖面積900畝,其中生產性養殖面積760畝,主要養殖白對蝦、梭子蟹、文蛤等。去年3月,300噸毛蚶幼苗開始投入到魚塘中。“過去毛蚶頂多是一只一只死,現在卻是成批成批地死去。”富田海洋生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安平稱,從5月20日發現有毛蚶死亡,到現在大部分毛蚶都已經死去。本來在今年七八月份,這批毛蚶可以上市,沒想到突然之間,一年的辛苦“泡湯”,損失超過300萬元。
昨天上午,記者在一只約30畝的魚塘里看到,一只只已經養得肥肥壯壯的毛蚶,密密麻麻地嵌在泥地里,均已經死去。楊安平告訴記者,這個魚塘投入了十二三噸毛蚶幼苗,本來可以出產毛蚶25噸以上,現在毛蚶已死得一只不剩。富田養殖場共有31只魚塘,其中有27只魚塘養有毛蚶,“有20只魚塘的毛蚶已死光,剩下的幾只魚塘的毛蚶也是遲早要死光的”。
在富田養殖場旁邊另一家有80多畝規模的魚塘里,個體養殖戶莊某告訴記者,從今年5月份起,他已經連續三次在魚塘內投放梭子蟹苗,但每投一次就死一次,目前已造成十幾萬元的損失,這是他從事海水養殖5年來第一次遭遇這種情況。而在與小蘆畈村毗鄰的東升村,養殖戶王某告訴記者,2003年他承包了50畝魚塘,今年5月初總共60噸的毛蚶大部分都死了,經濟損失20多萬元。以前從沒發生過這樣大面積的海水養殖死亡事件。
楊安平認為,造成毛蚶大批死亡的原因,是海水污染所致。為此,5月17日,他們向定海區政府上報了《關于盡快制止沿岸違法建設,保護養殖生產順利進行的報告》,該報告認為,一是由于大量造船廢物傾倒該海區,使海水污染嚴重;二是去年下半年造在旁邊的造船廠,由于該廠圍堤影響水位,使圍塘養殖進排水困難,有23只魚塘近500畝面積不能自然納潮,只能靠機械提水,尤其夏天天氣悶熱,可能造成養殖魚蝦貝類因水體交換困難缺氧死亡。楊安平說,發展船舶業固然重要,但也要兼顧生態以及其他相鄰產業。
據楊安平介紹,今年年初,富田養殖場附近一帶建起了4家甲殼素廠,廠方排入大海的污水中存有大量鹽酸,只要有一點鹽酸進入魚塘,就會造成毛蚶等貝類死亡,希望相關部門取締那些無證無照的甲殼素廠。(舟山晚報)
采集:姜玲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