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2005=5=13)中山市的水出塘魚銷量占香港市場的35%、澳門市場的80%;三角鎮的全福甲魚銷價高出市場價數倍,每天還要限量出售……掛著“綠色食品”頭銜的這些農產品,不僅成了市場的“香餑餑”,也是中山市崛起的農業名牌。
中山市委、市政府對發展綠色食品、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高度重視,在政策、資金、人員安排上給予極大支持,近三年累計投入綠色食品建設資金達到2200萬元。從2000年起,該市政府開展對本地優質、特色農產品生產標準的制定,目前已完成對神灣菠蘿、中山羅氏沼蝦、中山脆肉鯇魚等9個地方標準的制定,有效推動了中山市的農業標準化生產。
該市積極引進綠色食品操作技術規程和標準,嚴格執行綠色食品生產技術規程,積極推廣低毒、高效、低殘留的生物農藥,切實減少了化肥和農藥使用次數和數量,保證綠色食品原料質量。
經過幾年的開發建設,中山市建立了水出集團塘魚等5個綠色食品基地,中山香蕉、中山羅氏沼蝦、中山聚豐大米、全福甲魚、寶平牌鳙魚和鯪魚肉片、草魚等7個農產品先后通過了國家A級綠色食品認證。順清菜場、信邦現代農業發展公司等16個企業23個產品先后獲得國家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有10家企業的16個產品獲得廣東省名牌產品(農業類)稱號。
據了解,2000年以前,中山市農產品的整體合格率一直徘徊在65%左右,近年整體合格率達到90%以上,去年更達到95%。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