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昆山日報資訊:從池塘出水口排出的廢水經過濕地的兩級處理后,又可以從進水口進入池塘作為養殖用水。記者了解到,目前這樣的循環水養殖技術已被引進我市大唐生態園五期高效漁業基地及周市東方高效農業示范區高效漁業基地,不久以后,我市養殖戶就將有機會體驗到這一全新的養殖技術。
大唐生態園五期高效漁業基地于今年年初開始修建,將原本設施破損嚴重的2800畝老魚塘、老河道、老路基進行全面測繪并規劃設計,實行池塘標準化建設,目前已建成了1650畝209個標準化精養池塘。記者在現場看到,這些精養池塘水深均在2.5米以上,塘埂寬闊,池塘塘底在開挖的過程中形成由低到高的自然坡度。與記者曾經見過的池塘不同,這里的池塘進排水口是分離的,在高處距塘口1米處有一個進水管,在低處塘底另外鋪設了一條排水管。基地負責人殷阿林告訴記者,進排水分離這是實施循環水養殖技術的一個先決條件。
那么池塘里的養殖用水如何才能實現循環利用呢?原來,基地在池塘四周建立了170畝的一級凈化區及650畝的二級凈化區,這兩個凈化區就是用于水體凈化的秘密武器。據基地負責人介紹,池塘養殖廢水將通過排水管排放到種有茭白、蓮等水生植物的河道濕地或人工濕地,利用水生植物的吸附能力減少污水中的氮、磷含量。經過河道濕地或人工濕地一級處理后的廢水再自然流到低洼湖濕地進行二級處理,在低洼湖濕地里種植伊樂藻、人葉黑藻、苦草等沉水植物凈化水質,還將放養花白鰱等凈水魚類及螺螄、河蚌等軟體生物,讓它們吃水中的浮游生物,發揮湖底清道夫作用。凈化后的水源經自動檢測系統檢驗后,將通過水泵提水進入進水管道重新注入養殖池塘,實現循環利用。
“進排水分離,減少了病菌滋生,可以減輕水產品病害的發生,同時養殖廢水進入凈化區濕地,不再排入河溝,消滅了面源污染,實現了養殖環境、條件的有效控制。”農林局水產部門專家介紹說,開展循環水養殖,既節能環保,又能提高水產品品質,是發展現代高效生態漁業的一個有效舉措。
據介紹,除大唐生態園五期高效漁業基地引進了循環水養殖技術外,周市東方高效農業示范區高效漁業基地也正在修建1800畝的標準精養池塘,并建立了400畝凈化區,同樣將實施循環水養殖技術。目前,兩個基地的精養池塘正在向養殖戶發包,明年將作為全市采用循環水養殖技術的示范點開展養殖。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