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生物學特性
1、形態特征:體形與鯽魚相似。體側扁,背較高。頭中等大小,口端位,頰部有3列鱗片。
鱗大,圓形。側線分上下兩段,于背鰭基部段并行。
背、胸、腹、臀、尾鰭較大。背鰭發達,硬刺15~18,軟條12~14。尾鰭末端鈍圓形。體色因環境、繁殖季節有變化,非繁殖期黃棕色。頭下側、口下面、體下半部為白色。體側有8~10條黑色縱紋帶、尾鰭有10條黑色條紋。繁殖期間,雄魚的縱斑帶消失,體色呈灰黑色,腹部黑色,頭部和背、胸、尾鰭的邊緣呈淡紅色。大型雌魚的尾鰭淡紅色。
2、生活習性:
雜食性,濾食浮游生物和刮食腐屑、萍類、藻類。攝食配合飼料能力強,對碳水化合物利用較好,對粗纖維耐受較強,對無機鹽尤其是磷的要求量高,飼料的無機鹽添加量要求為鯉魚的2-2.5倍。
二、人工養殖前景
尼羅魚是最大型的羅非魚品種,全雄性尼羅魚雄性率高達95%以上,不僅具有原種尼羅魚食性廣、抗病力強、抗逆性好、容易養殖的優點,而且克服了原種尼羅魚多次繁殖、滋生幼魚的缺點,生長快,產量高,飼養越冬魚苗當年可達0.6-1.0公斤。品質可與海洋鯛魚、比目魚媲美,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富有彈性,骨刺少,營養價值高,富含蛋白質、脂肪及鈣、磷、鐵、維生素等。可在池塘、江河、湖泊、水庫養殖。既可單養,又可混養。
采集:龐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