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合肥晚報3月24日消息 本報3月5日報道了合肥放養“淡水白鯊”成功后,不少好奇的讀者打來電話,詢問那些來自熱帶的魚如何在處于溫帶地區的合肥安居?本報記者為此前往探個究竟。
“恒溫魚塘”的奧秘
手指般長的尼羅羅非魚、淡水鯊魚、白鯧魚、巴西鯛……這些原生長在熱帶的魚類,在露天連片的十幾口水塘里暢游不停。而此時路上的行人,仍穿著厚厚的毛衣。昨天,在占地8公頃的合肥市郊區水產良種場,科研人員介紹說:“這些魚塘的水溫,我們讓它四季保持在25攝氏度左右。”8公頃的水面常年恒溫,需要多大成本?“這恒溫水來自合肥發電廠廢棄的冷卻水,不用花錢!”
據悉,由于受氣候影響,我省適宜熱帶魚生長的時間大約只有半年,而電廠排放出的冷卻水溫度常年在20至30攝氏度。水產良種場的魚塘緊靠排放冷卻水的溝渠而建,工作人員通過閘門的閉合,調節冷卻水的進出量,從而控制了水溫,使其形成“恒溫魚塘”,于是這里成了熱帶魚的“樂園”。
讓市民吃上“外國魚”
魚類是動物界的名門望族,魚的種類成千上萬。在所有的魚中,惟有熱帶魚生長快,疾病少,產出利潤率高。
依氣象上劃分,約在南緯23度26分和北緯23度26分之間的地區為熱帶氣候區。其特點是全年氣溫較高,四季不明顯,我國只有南方少數省份在此區域內。
我省是全國主要的淡水漁業省份之一,擁有可養水面面積48萬公頃,在全國省份中淡水面積位居第二。據了解,1960年,我省成功地實現了“四大家魚”的人工繁殖,結束了市民吃魚靠捕撈天然魚苗養魚的歷史。而上世紀80年代初,合肥引進了熱帶魚后,又使市民能方便地吃到了“外國魚”。
“良種場”申報“國家級”
1978年10月,中國水產總公司、安徽省水產公司及合肥市郊區人民政府三級聯營,組建了市郊區水產良種場,并利用靠近合肥發電廠的優勢,成立安徽省首家熱帶魚養殖基地。該場曾代表安徽接待過加拿大、荷蘭、美國、馬來西亞等十多個國家及上百個國內的水產考察團。
多年來,這個合肥的“熱帶魚王國”,在全省先后首家引進過國外優良魚種——尼羅羅非魚、吉富羅非魚、淡水鯧、巴西鯛等多種熱帶魚,并進行本地化飼養試驗和繁育等多項科研,多項技術填補了我省空白。其生產的魚苗遠銷山東、江蘇及省內的蚌埠、淮南等地,帶動養殖大戶五六千戶。最近,該場新引進的“淡水白鯊”放養又獲得成功。據悉,該場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熱帶魚良種場.
采集:龐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