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我國人工繁育養殖名貴魚種松江鱸最近取得重大突破。河北農業大學海洋學院富惠光教授經過5年多努力,成功地繁殖松江鱸魚苗13萬尾,并和江蘇省常熟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合作進行池塘養殖和規模化生產。
松江鱸是我國傳統四大名貴魚種之一,歷史上唐宋及后來的文人墨客多次在詩詞文章中提到松江鱸,清代康熙皇帝稱贊松江鱸為“江南第一名魚”。松江鱸不僅味道鮮美,營
養價值高,而且還有藥用價值。《本草綱目》記載“鱸魚補五臟,益筋骨,調和腸胃,治療水氣”,并已作為現代中藥用于治療食道癌的中醫藥方中。
松江鱸是在淡水中生長,入海繁殖的魚類,歷史上在我國北起遼寧省丹東市,南到福建省廈門市的沿海區域均有分布,以長江三角洲特別是上海松江縣為著名產地,因此被稱作松江鱸。近四十年來,由于各種水利建設破壞了松江鱸的自然回游規律,加上水質污染、環境變化等原因,松江鱸在我國南方已經絕跡,僅有少量種群殘存于渤海灣。
我國在上世紀90年代把松江鱸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富惠光教授從2000年起,先后對秦皇島沿海松江鱸產卵場進行了調查,研究了松江鱸生物學特性及生長繁育規律。通過用催產藥劑注射促進人工催產、采用半干法人工受精、受精卵在海水中孵化等技術措施,使自選繁殖的松江鱸親魚從淡水逐漸過渡到全海水生活,成功地培育出松江鱸成魚。
編輯:劉謙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