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水性魚類抗寒防凍精要
發布時間:2010/1/27 8:20:26 來源:水產前沿 編輯:呂曉峰
我來說兩句(0)

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溫水性魚類(如羅非魚、鯪魚、塘鱧、寶石鱸、淡水白鯧等)由于耐低溫能力差,當水溫降到其臨界致死溫度時,必須采取保溫措施,否則魚類會凍死,即使沒有凍死,魚體凍傷后也極易誘發病害感染而大量死亡。因此,必須采取必要的防寒措施,確保其安全越冬,避免或減少損失。
一、抗寒防凍技術措施
1、切斷池塘不同溫層對流及風力造成的交替流。
冬天的雨水水溫較冷,比重大,容易往下沉,加速了池塘底部降溫。而且冬天強烈的北風作用會使池塘水表面和池底產生緩慢交替作用,使池塘底部水溫迅速下降。因此,切斷池塘不同溫層對流及風力造成的交替流,能有效防止池塘水溫下降。
(1)塑料保溫大棚越冬技術
當池塘面積相對較小,適合搭建全池塑料薄膜大棚時,應選擇地勢較高、保水性好,背風向陽的池塘作為越冬池。池塘可以是土池或水泥池,全池用鋼管或木材等支撐起拱形框架,上蓋塑料薄膜,外加蓋一層疏網,以防大風吹壞薄膜。薄膜與池邊連接的部分用稀泥密封。大棚不宜太高,約高出池塘60-80cm,一般成半坡式。池塘水深2.5-3m,塘基高出地面20-30cm。內配備簡便的增溫和增氧設施,有條件和允許開采地下水的地方可用深水井抽取地下水,使池塘保持一定的水溫,幫助水產動物安全越冬。當氣溫回升時,要揭開部分薄膜,使空氣流通,以免造成養殖對象缺氧死亡。
(2)簡易半棚越冬技術
當池塘面積較大,搭建大棚操作不易時,可在池塘北面1/3處兩邊打上木樁,拉上鋼絲繩,或者用竹子橫架于魚塘水面上,離水面約0.5m,上面覆蓋薄膜,以阻止冰冷雨水往下沉。如此在白天有吸熱作用,晚上能減慢散熱。另外薄膜上應再蓋一層疏網,以防大風吹壞薄膜。同時,池塘四周要挖排水溝,防止池外雪水流入而降低池水溫度。這種方法可防止池塘結冰,局部提高池塘水溫。此方法簡單,材料可反復使用4-5年。
(3)半墻擋風抗寒技術
可在池塘北面搭建擋風棚,阻擋北風直接吹到池塘表面,減緩池水交替作用,從而減慢池水降溫。擋風棚高約2-3m,用毛竹、雜木或其它材料搭建,再用薄膜或稻草等加以覆蓋,以阻擋寒風的襲擊,使池塘水溫不會急劇下降。
2、溫室或大棚內溫度過低時可在室、棚內燒碳、柴等增加溫度。
3、增加池塘水深,保持水深在2m以上。或可在魚塘西、北兩側,挖一條長8-10m,寬4-5m,深2m以上的魚溝,寒潮到來時,魚類可集中在魚溝內御寒取暖。
4、小水體的名貴品種,可增加水體鹽度,使水體的鹽度在2-3‰(視品種而定),可增加魚蝦的抗寒能力1-2℃。
5、有條件時,在池塘底部用熱水管注入熱水,或溫泉水,使池塘底部形成熱島,有利于魚類聚集越冬。
6、對于面積較大的池塘,也可以采用集中越冬的辦法,通過對池塘局部水域(如池塘的一角)的分隔和保溫,使水產動物聚集越冬。
二、管理辦法
1、在寒流襲擊期間,不能因為池塘水位太低而加水,以免魚類因發生應激反應而凍死。
2、露天池塘晚上不能用太陽燈加溫,因燈光會引誘魚類到池塘表層低溫區而凍傷,易引發水霉病而死亡。
3、不能在池塘邊放鞭炮或攪動池水,以免魚類受驚應激而凍死。
4、沒有搭建溫棚的池塘盡量不再開動增氧機,以減少池塘水對流,從而減慢池塘底部水溫下降速度,達到防寒目的。
5、搭建溫棚的池塘,越冬棚內空氣渾濁,宜多開增氧機,沖注地下水,以保持水質清新和溶氧充足,防止魚類缺氧浮頭死亡。越冬后期,氣溫回升時,應打開越冬棚薄膜,排走棚內有害氣體(如二氧化碳、硫化氫等),利于棚內外空氣對流,提高水體溶氧。
6、如果池塘表面已結冰時,應盡快把近塘基3-4m范圍內的冰層砸破,以防止水產動物缺氧,同時有利于水體中部分有害氣體逸出。另外要注意冰塊的顏色,應以明冰較好,如果冰塊顏色過深,會導致冰下光照不足而影響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導致魚體缺氧。
7、認真檢查大棚等保溫設施和充氧、供暖設備。全面加固修復保溫供熱和增氧設施,防止魚塘滲雨、滲水,有條件的地方可采取加溫、建溫棚等保溫措施。
8、冬天寒流增強時,可適當施放生石灰15千克/畝(1.5m水深),或漂白粉0.5-0.75千克/畝(1.2m水深),預防水霉病等疾病的發生。
9、如有魚凍傷,盡快施用0.4千克/立方米濃度的食鹽和小蘇打合劑,防止水霉病發生。
10、可試用碘制劑以治療因低溫造成的小瓜蟲及水霉病等疾病。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