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和以往相比,溫嶺市石塘鎮新遠景村的船老大們這個春節較往年休息得更好,擔心的事更少,因為他們的漁船都安裝了AIS避碰系統和衛星監控終端。
溫嶺市市海洋與漁業局漁政站站長盧根生告訴筆者,眼下,該市2563艘60馬力以上的生產漁船和2艘休閑漁船,全都安裝了被漁民視為海上安全生產“火眼金睛”的自動識別避碰系統(AIS),生產漁船實現船載AIS避碰系統全覆蓋;136千瓦以上的漁船還加裝了衛星數據監控終端。
石塘鎮新遠景村是溫嶺市漁船數量較多的漁村,該村黨支部書記杜子來說,安裝AIS避碰系統后,漁船間的碰撞事故明顯減少。“出海捕魚很辛苦,有時晚上一個人駕駛時,難免會打瞌睡。安裝AIS避碰系統后,如果漁船周圍有其他船舶等緊急情況,這套系統就會馬上發出警報聲,提醒駕駛員注意避讓,從而有效地避免船舶碰撞。”
杜子來等船老大的真實感受,在該市2009年漁船碰撞事故統計資料分析中得到了很好的詮釋:去年,溫嶺市漁船共發生安全事故21起,較2008年的27起下降22.2%;死亡失蹤人數從2008年的19人降至17人,減少了10.5%;漁船直接經濟損失下降18.6%。
據介紹,AIS系統的功能和汽車上的可視雷達差不多,船舶安裝AIS避碰系統后,其他船舶在附近海面經過時,系統便會發出警報,并在屏幕上顯示它們的航速、方位以及和自己的距離,提醒漁船注意避讓。
衛星定位監控及通信系統則更多地應用于船舶海上事故發生后的及時救援。去年12月,石塘鎮新遠景村一艘生產漁船在連云港外海發生事故,一名船員在作業時手臂被機器卡斷。如果在以前,船舶在海上發生事故后,一般是從陸地上派出救援隊伍營救,由于耽誤時間太長,往往影響救援成功率。但有了衛星定位監控及通信系統后,監控室可以準確掌握出事船舶的位置及其周圍船舶的信息,及時調派離出事船舶最近的船只或其他營救措施前往營救。這次事故中,有關方面就是申請直升機前往救援,為挽救船員生命贏得了寶貴時間。
溫嶺市海洋漁船數量多,生產漁場遠,作業時間長,特別是最近幾年,漁船被大輪船碰撞事件頻頻發生。該市去年投入資金2000多萬元,安裝了2565套船載AIS自動識別避碰系統、1835套北斗衛星監控終端和491套海事衛星監控終端,1個AIS基站,1個海洋與漁業指揮中心及3個鎮級監控站,建成了一套集海洋與漁業信息采集、傳輸交換、海洋與漁業綜合管理、輔助決策支持與公共信息服務一體化的信息服務系統,為漁民海上安全生產撐起了“保護傘”。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