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水產動物的發病有其共同的特性,主要表現在體色、體形或攝食活動出現異常。但只要堅持定時巡塘,細心觀察,必要時借助多種檢測手段綜合分析,就可以及時發現水產動物的發病。
一看體色或體形
健康的水產動物如魚蝦蟹等,體色鮮艷有光澤,體表完整。如出現背部和頭部發黑,則可能患上細菌性腸炎病;如體色消退,無光澤,可能是爛鰓病、感冒病;如體色發白可能是白皮病;如皮膚灰白色或白色,被有棉絮狀白毛,肌肉腐爛,則可能是水霉病;如皮膚充血,體表黏液增多,部分鱗豎起或脫落,鰭條殘缺不全,可能是豎鱗病、鰭腐爛病;如額頭和口周圍變成白色,還有充血現象,可能是白頭白嘴病;如體表分布白點,可能是粘孢子蟲病或小瓜蟲病;如肌肉出血發紅或紅鰭紅鰓蓋,則可能是出血病。
二看攝食
健康的水產動物一般食欲旺盛,投喂食料后很快來食場吃食,而且每天食量正常。·患病的水產動物則食欲減退,緩游不攝食,或接觸食料也不搶食,甚至停止吃食。例如患錨頭蚤病、瘦弱病等。
三看活動
健康的水產動物如魚類常成群游動,反應靈活,一旦受驚,魚群迅速散開。患病的水產動物往往游動或行動狀態異常,如常常離群獨游或時游時停,可能是患上細菌性爛鰓病、腸炎病;如常常浮于水面,動作遲緩或不愛游動,則可能患上氣泡病、車輪蟲病和斜管蟲病;如急竄狂游或上跳下竄,就有可能是魚虱病、中華蚤病或中毒癥。
四查內部器官
健康的水產動物和患病的水產動物的鰓、腸道、肝臟、脾臟、腎臟、鰾、膽囊等臟器和組織有明顯差別,視病的類型而異。若發現鰓絲末端腐爛,黏液較多或附有污泥,則為細菌性爛鰓病;鰓呈粉紅色或有點狀充血,則為鰓霉病;鰓絲末端掛著似“蠅蛆”一樣的白色小蟲,則為中華蚤病;鰓絲蒼白、多黏液,鰓蓋張開,多為指環蟲病、三代蟲病等;若發現腸壁充血發炎,即為腸炎病;腸壁有稀散或成片的小白點,則為粘孢子蟲病或球蟲病。若發現鱖魚嚴重貧血,鰓及肝臟顏色蒼白,并常伴有腹水,肝臟有淤血點,腸內充滿淡黃色黏稠物,則為鱖魚暴發性傳染病。
南方漁網編輯:李強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