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日前,我國首批在南極海域捕撈的磷蝦運抵大連大窯灣口岸,大連海關通過量身定制的便捷通關方式,確保了全部39個集裝箱,共計1000余噸磷蝦順利通關。
2007年10月,我國成為“國際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成員,取得了開發利用南極海洋資源的資格。2009年9月,農業部正式啟動了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項目。作為首批獲得探捕資質的兩家企業之一,大連遼漁集團將首次進入南極海域探捕營養價值極高的南極磷蝦。據了解,南極磷蝦體內富含蝦油、蝦青素、低溫酶等活性物質,被人們認為是地球上最大的一個動物蛋白庫,能夠在醫藥、化工、農業、水產等領域廣泛應用,綜合開發價值巨大。
遼漁集團負責海關事務的周義華經理介紹說,由于南極磷蝦體內含有大量活性酶,打撈上來的磷蝦不到兩小時就會變質,必須全程冷鏈運輸,對通關環節的要求也非常高。而大連在獲知大連企業獲得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資質后,即開始著手準備,并查閱了大量有關南極海洋資源的資料,并向遼漁集團承諾,將為本次探捕量身定制通關方式。
經過3個多月的海上作業,負責探捕的“安興海號”滿載南極磷蝦返航。大連海關按照事先制定的通關方案,開辟“綠色通道”,采取“預約加班,隨到隨報,快審快驗快放”的監管措施,確保全程冷鏈運輸的南極磷蝦“零等待,無障礙”通關。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