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南漁:3年來,“UV”像一個可怕的咒符,引發了一連串糾紛,不僅將幾十家企業卷進一場曠日持久的商標爭戰,就連國內最大的水族協會——廣東省水族協會也陷入這場漩渦:不但被告上法庭,還面臨分崩離析的危險……
“UV”是英文Ultra Violet的簡寫,主要含義為紫外線,廣泛用于殺菌和消毒;赤蟲(又名紅蟲、血蟲)是觀賞魚最適宜的食餌;“UV赤蟲”在水族行業中指經紫外線殺菌處理的赤蟲。
但這些業內約定俗成的稱謂在2003年之后,因為商標“UV赤”的注冊而全部改變。
3年來,“UV”像一個可怕的咒符,引發了一連串糾紛,不僅將幾十家企業卷進一場曠日持久的商標爭戰,就連國內最大的水族協會——廣東省水族協會也陷入這場漩渦:不但被告上法庭,還面臨分崩離析的危險……
“UV赤”商標乍現
拉開紛爭序幕
2003年5月29日,深圳龍崗明利紅蟲場突然被深圳市工商局龍崗分局查封,工商局出具的材料顯示:一家日本老板投資的共鱗實業(深圳)有限公司已于2002年12月將“UV赤”注冊為商標。2003年8月,龍崗分局將明利紅蟲場價值38萬元的“UV赤蟲”與鋁鉑包裝進行銷毀,并處罰款15萬元。
幾乎與此同時,廣東省內其他7家企業也同樣遭到查封。看到同行紛紛落難,明利紅蟲場經理雷永強決定采取措施給自己討個說法。2003年6月,雷向廣東省水族協會尋求緊急支援并緊急加入協會;7月向國家工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提出對“UV赤”商標進行復議申請。
2003年12月,明利紅蟲場一紙訴狀將深圳市工商局龍崗分局告上法庭,共鱗公司作為行政復議第三人也成為被告。經過兩級法院審理,明利紅蟲場均被判敗訴。初戰告捷的共鱗公司旋即以侵犯商標專用權為由又將明利紅蟲場推上了被告席,索賠近百萬元。
2006年3月,深圳市中級法院判令明利紅蟲場賠償共鱗公司15萬元,此役以共鱗公司的勝訴告一段落。
輸了官司的雷永強并不氣餒,他對記者說:“我雖然輸了兩場官司,但對‘UV赤’商標的注冊依然覺得不服氣。現在我在等商評委的最后裁定,到時候看情況再決定是否起訴到法院。”
協會出面調和惹火上身
2006年8月5日中午,廣東省水族協會會長楊欽泉接受了記者采訪。
“2003年6月17日,我收到了十幾家會員的申訴,說他們的企業被工商部門查封,理由是共鱗公司將‘UV赤’注冊為商標。我與另外3位協會領導簡單商議,出具了一封給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的公函。”楊會長的敘述從“公函風波”開始。
這份大意為“UV一詞是英文紫外線的簡寫,十多年來被水族業內廣泛使用、約定俗成,請商標局重新審議‘UV赤’商標的注冊是否與行業整體利益相悖”的公函,令協會惹火上身。
“共鱗公司的總經理黃志堅此后多次找到我,讓我說清楚問題。為顧全大局,2003年7月9日,我迫于無奈與黃和解,并答應向國家工商總局出具一份請求撤回公函的文件。本來我以為事情到此就可以終止了,不料2004年4月,黃志堅一行五人卻沖擊了我們的會場。”
“怎么沖擊會場?”記者不解地問。
“當天協會正在召開常務理事會,黃作為非常務理事卻帶著幾個人直闖會議室,糾纏一年前的公函舊事。我勸他先離開,稍后再談,他執意不肯。”事隔兩年多,楊欽泉依然余怒未消。
公函風波引發侵權案
2004年4月,共鱗公司將廣東省水族協會與楊欽泉一起告上法庭。共鱗公司在訴狀中說:楊欽泉沒有經過召開理事會就私自作出一份關于《請求重新審議“UV赤”商標注冊》的公函,內容多處不實并且在同行中廣為流傳,成為了明利紅蟲場訴訟中一份重要證據。這些行為嚴重地損害了共鱗公司的聲譽,請求法院判令水族協會與楊欽泉就侵權一事在《日本經濟新聞》等媒體上道歉,并賠償6萬余元經濟損失。
楊欽泉惱火地說:“憑什么要求廣東省水族協會這樣一個中國的民間機構在日本媒體上道歉?”
2005年8月底,廣州市芳村區法院對這起侵犯名譽權案作出一審判決:廣東省水族協會與楊欽泉的行為并未對共鱗公司的名譽權構成侵害,駁回共鱗公司的訴訟請求。共鱗公司不服判決,決定上訴,2006年7月30日,廣州市中級法院終審判決,維持了一審判決。
“這場官司表面是協會與我贏了,實際上自從公函風波之后,協會內部危機四伏。3年多的精神折磨幾乎令我崩潰。”楊欽泉苦惱地說。
共鱗公司的說法
2006年8月6日上午10點半,共鱗公司總經理黃志堅專程從香港趕到廣州,接受了記者采訪。
黃志堅說,共鱗公司在日本有一百多年歷史,1994年在深圳注冊成立公司,開始生產神陽系列魚飼料,“UV赤蟲”是其中之一。2002年底,共鱗公司申請注冊了“UV赤”商標。2003年初,共鱗公司無意中發現國內一些企業紛紛假冒生產與自己同名的“UV赤蟲”,這令共鱗公司十分惱火。
“打假過程中遭到很大阻力,”黃志堅說,“水族協會的會長楊欽泉私自以協會的名義出具公函,夸大事態,宣稱共鱗注冊了‘UV赤’之后,任何產品只要帶‘UV’字樣就會被告侵權,很多不明真相的同行來質問我們。實際上‘UV赤’商標只用于寵物飲料、寵物食品、魚餌等產品,其他產品與此商標毫無關系。”
對于楊欽泉耿耿于懷的在《日本經濟新聞》道歉一事,黃志堅解釋說:“共鱗總裁是日本人,去日本道歉也是總裁提出的,目的是為了消除在日本帶來的惡劣影響。”
至于“沖擊會場”一事,黃志堅聽后堅決否認:“絕對沒有這回事!你可以去向協會梁秘書長核實此事,我是個有修養的人,從不做那種荒唐事情!”
回京后,記者電話采訪了廣東省水族協會的梁熾秘書長,他說:“2004年4月某天,黃經理確實帶著4個人來到我們協會與會長爭論一些事情,場面的確有點緊張,不過也沒出什么事情。”
“UV赤”商標是否侵犯了公共利益?
對這個將廣東水族業攪得一團糟的“UV赤”商標,法學專家各有看法。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華商標協會副秘書長劉春田告訴記者:如果有證據支持“UV”、“赤蟲”是水族行業約定俗成的表達方式,那么“UV赤”這個商標則屬于搶占了公用資源,屬于注冊不當。
清華大學法學院陳建民教授對記者說:中國的商標目前很混亂,審查商標的人并不一定熟悉很多行業知識。具體到“UV赤”,既然“UV”、“赤蟲”是業內通用標識,那么在申請商標的時候就不能故意向這個通用名稱去“靠”,否則就是將公共利益占為己有,有一定惡意注冊的成分。另外,共鱗公司所用的“UV”與“赤蟲”分做上下兩行放置,即將“UV赤”3個字符拆開來排列屬于商標使用不當。
無論如何,“UV赤”商標給中國水族業帶來的動蕩才剛剛開始,它正如一道能殺菌又會傷害皮膚的強紫外線,悄然撕裂了大陸水族業原來的格局。本報將繼續關注“UV赤”商標之爭的最新動向。
蘇放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